第2部分 (第1/4页)

!�

陈二媳妇是大伯母身边陈妈妈的二媳妇,陈妈妈是大伯母身边得力的,协理大伯母身边的琐事,陈二媳妇管着大厨房平日里俨然半个主子,怎么会为这么件小事来给她赔礼。

琳怡看向陈二媳妇领着的小丫鬟,两个小丫鬟缩着脖子放佛是受尽了委屈般。再瞧向桌子上的小菜,都是极为精致的福宁菜,米香四溢的糯米鸡球,细腻精致的六和猪肝,色泽红润的荔枝肉,连粥都有一股竹子的香气,想来是用竹筒饭做的,这么短的时间做出这么多福宁菜可真是煞费苦心。

重活一遍,仔细看着身边所有人的一举一动,倏然发现她们的手段也不过如此。

琳怡微微一笑。

看到琳怡的笑容陈二媳妇心中也乐开了花,乡下来的土包子就是好打发。

走出院子陈二媳妇很快伸直了腰板,脸上也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三老爷将来指不定能不能保住嫡出的名分,六小姐倒摆出正经主子的款儿来,陈二媳妇这样想着心中不快起来,好在她是个心路宽的人,权当是喂了牲畜。

陈二媳妇转头去看身边的小丫鬟:“一会儿你给老太太屋里送盘子,遇到老太太身边的董妈妈该怎么说你可知道?”

那小丫鬟忙低头道:“奴婢知道,就说六小姐要吃福建菜让人来大厨房闹,奴婢们都挨了骂。”

陈二媳妇又拧了小丫鬟两下,小丫鬟疼得直吸气,“奴婢还挨了打。”

陈二媳妇这才满意地翘起嘴唇,“记住不是给董妈妈看,是给长房来的姑奶奶看。”要让长房的人知道从福宁来的六小姐是个骄横跋扈的主,并不是长房老太太喜欢的那种温婉的大家闺秀。

********************************

同学们别忘了——加入书架,这样我更新了系统会提醒亲们。

有推荐票就砸过来吧~

第三章 改变

大周朝定都京城的时候,最早从陪都迁移过来的就有陈家。于是陈家祖宅就落在京城最好的地段,这些年陈氏虽然分了几次家,大部分族人还在东城居住。现在陈家以祖宅为正中扩建了几个主院,祖宅留给长房,靠着长房最大院子就是现在的二房。二房的院落虽然不如长房大,这些年在董氏的操持下也修葺的十分漂亮。

京城中达官显贵喜欢引水入园,陈家也不例外,沿着碧水连天向前走,路过白玉拱桥,然后是八角亭,过了翠竹林就是月亮门,长廊的尽头就到了陈老太太董氏的和合堂。

陈老太太董氏靠在罗汉床上和长房的三姑奶奶说话。

三姑奶奶握着粉彩梅花枝的茶杯喝了些茶。尚好的碧螺春,在瓷碗里蜷曲似螺,品起来味道醇香,这么好的茶也就在二房老太太这里能喝到……这次来二房她可不是为了喝这杯茶,而是为了从福宁回来的三老爷一家。

三姑奶奶一边和老太太说笑一边注意着房里的动静。三老爷自从外放福宁,这还是第一次举家回京,二房老太太看起来因此高兴,其实却未必,毕竟隔着肚皮,二房老太太始终防着三老爷。

其中原因……三姑奶奶抿了一口茶,陈氏直系族人都知晓,二房老太太始终不肯承认自己是妾室抬了继室。二房老太爷在川陕任守备时自作主张娶二房老太太董氏,虽然在外一直将董氏当作正室,却不能规避长辈在祖宅已经给他迎娶了一房妻子赵氏,虽然当时尚未圆房却是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赵氏是名正言顺的正室。

大周朝从来没有乱妻之事,赵氏和董氏之间必然一妻一妾,董氏父亲是正三品城守尉,自然不肯让自己女儿伏小,二房老太爷欲休赵氏,赵氏出自书香门第,知书达理德行兼备嫁入陈家没有半点错处,族里长辈要顾及陈氏脸面自然不肯答应二房老太爷休妻,二房老太爷干脆带着董氏在川陕不肯回京,赵氏和董氏没有见面也就没有真正分出大小,本来这样拖下去对董氏有利,毕竟董氏有了陈家子嗣,赵氏虽奉孝长辈却一无所出……人算不如天算,男人本是馋嘴的猫,二房老太爷回京公办架不住赵氏的温婉,着实与赵氏做了一年的夫妻,赵氏肚子争气一举得男,一下子就压过了董氏。

董氏也是个能沉得住气的,带着儿女在苦寒之地坚持下来,一直等到赵氏死了才跟着二房老太爷进京。这样一来董氏很快掌握整个二房。

即便二房老太太董氏在陈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是还不能规避从前的正妻之争,要知道赵氏是陈家长辈一手安排的,名讳早就写在了陈氏族谱上,赵氏所生的陈三老爷也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