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 (第1/4页)

徊恍⌒木突嵋�鹕丈怼�

太后道:“后宫不得干政,这些年哀家很少问起前朝的事,要不是这次你将成国公通敌的信函拿进宫中,哀家也不会递到圣前。”

难道是有人说太后娘娘干政?范氏脸色难看起来“都是妾身的错,是妾身冒失将信函带进宫中。”

太后娘娘挥挥手,范氏立即低头不敢再说什么。

“和你们无关,哀家只是现在想起来觉得蹊跷。”

太后娘娘说的蹊跷是什么意思?

范氏不敢多问。

太后娘娘拿起矮桌上的茶来喝了一口又放下“琅嬛嫁人之后还没进过宫。”

提起这个,范氏刚要说话。

太后娘娘挥挥手,一脸疲惫“回去之前去给皇后娘娘请个安。”

范氏忙起身行礼。

从太后寝宫出来,范氏有意在慈宁宫前等太后身边的曹嬷嬷。

宫中的消息范氏都向曹嬷嬷打探。

这次太后娘娘意有所指,范氏也不敢随意猜测,只想着要找曹嬷嬷问清楚。

一盏茶功夫曹嬷嬷从慈宁宫里出来,将范氏领去僻静处坐下说话。

“太后娘娘是怕后宫干政。”曹嬷嬷低声在范氏耳边说。

范氏惊愕地睁大眼睛。“该不会是说皇后娘娘……”

曹嬷嬷立即露出惧怕的表情,谨慎地看了看周围“太太回去要和国姓爷提一提,免得将来没有准备。”

皇后娘娘突然重获圣眷。宫中的风向开始变了。太后娘娘是将成国公叛乱和开海禁与皇后娘娘联系起来了,否则又怎么会说后宫干政。这样说来他们家也为这件事推波助澜。光是因皇后娘娘重获圣眷,太后倒不一定忧心,太后真正忧心的该是储君。

范氏目光闪烁,莫不是现在宫中要争储君之位?

太后娘娘最恨的就是后宫干预立储,先帝在位时要不是早一步发现贤妃联系外朝争储君之位,太后娘娘已经被诬陷欲加害贤妃之子。

范氏只觉得听得唇齿生寒。

将来不管是那位王爷承继皇位。皇后娘娘也会被尊为太后。范氏心念一转忽然想到一件事不由地打了冷战。

若是如此,皇后娘娘虽被尊为太后,新帝生母也会被尊为太后。新帝登基自然会心向生母,到时候皇后娘娘就是有名无实。除非皇后娘娘过继皇子,这样的话就只能有一位太后。

二王爷的生母已经过世,三王爷生母宁妃,五王爷生母淑妃,七皇子生母僖嫔。十皇子生母不过贵人。

这样算来生母位份最高的是五王爷,其次是三王爷,除去这两位王爷。剩下的皇子生母位份低微,尤其是二王爷,生母已经过世,过继再正当不过,且又最年长,一旦被过继离储君之位不过一步之遥。

皇后娘娘若是干政,那将来争储的情形可想而知,怪不得太后娘娘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皇后娘娘的病康郡王妃没少尽力,现在康郡王是三品参领,难不成太后娘娘是觉得康郡王在靠着皇后娘娘。替皇后娘娘办事?更说不得在外结党,皇后娘娘能重获圣眷是皇后一党谋划来的?

国姓爷又和康郡王走动的近,太后娘娘既然已经疑心皇后娘娘,家里就要和康郡王划开距离。

这下子蒋氏全都明白了,刚才太后娘娘让她去给皇后娘娘请安,是怕皇后娘娘察觉到什么。问起琅嬛。也是因琅嬛和康郡王妃的关系。

曹嬷嬷道:“这几日说不得太后娘娘会传二小姐进宫呢。”

传琅嬛进宫……蒋氏看向曹嬷嬷,曹嬷嬷微微颌首。

火石电光中,蒋氏立时明白,太后娘娘是要问琅嬛康郡王妃的事。

今天进宫得到的消息,在蒋氏心里翻腾了几遍,不由地心跳如鼓、手脚发麻。蒋氏战战兢兢地走出慈宁宫,去景仁宫给皇后娘娘请了安,然后乘轿子出了宫。

上到自家马车,蒋氏身上顿时软下来,额头上起了一层冷汗。

……

琳怡和献郡王妃出了宫,献郡王妃请琳怡去府里坐坐。

琳怡这才真正见识了献郡王对书籍痴迷的程度。

献郡王府的东园整个隔出来只通外宅,献郡王招募的幕僚都在东园居住,外面常传献郡王住在东园编书,有时半月不露一面。

献郡王妃陪着琳怡在献郡王府里四处转转,献郡王府是成祖皇帝赐下的老宅子,原本地方很大,如今被献郡王隔去整个东园,内宅看起来就和康郡王府差不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