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字曰:壬辰(年)癸卯(月)丙申(日)己亥(时)。后来,陈张氏把男孩的八字又请瞎子算了一遍,瞎子说,男孩的八字着实生得好,将来一定是非常发达的。陈张氏听了很高兴,拿出钱来给了瞎子,笑着转身离开。

按照前面子女名字排序,陈松年给这个男孩取名为绥福,书名鹤琴。

上虞,浙东名镇,吴越腹地,曹娥江畔,东南倚四明山之雄,西南接会稽山之秀,山水清丽,人杰地灵。相传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尧帝的女婿舜,避丹朱之乱,建国于虞,披星戴月,躬耕畎田,史称舜虞;夏帝时归古越国版图,战国时期楚灭越国后属楚。自公元前222年设上虞县,属会稽郡,历经朝代更迭、帝王兴衰,从南宋时改越州为绍兴府,至元、明、清三朝,上虞皆为绍兴属县。曹娥江,干流溯于嵊州,流经上虞,江滩宽阔,水流平缓。相传江里有江神,江边百姓为绝水患而逢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举行祭拜典礼。祭拜当日,百姓斋戒。祭拜时,供桌上摆放猪、牛、羊三牲,人们伏地跪拜、祭祀,祈求平安。传说,东汉年间14岁的孝女曹娥投江寻父,她的孝行感动了乡里,人们在江畔建了一座曹娥庙。庙宇始建于东汉,虽几经重建,香火依然鼎盛。城南的梁湖镇是才女祝英台的故乡,梁祝情爱,化蝶###,千古绝唱。小城的西南傍江有山名曰东山,相传是东晋谢安辞官后的隐居地。当年,谢安41岁前辞官进山隐居,升平四年(360)重又出山做官,终成一代名相,留下“东山再起”的典故。。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 陈氏祖宗(2)

百官镇在上虞不算是大地方,但地理位置却十分优越,西通杭州,东达宁波,距绍兴和余姚都不过百里,交通便利,过往客商集中,使得小镇成了做生意的好地方。大约在清朝乾隆年间,公历约18世纪末叶,一个叫正表的二十岁年轻人来到百官镇。年轻人姓陈,父亲万经与四个兄长都是刻苦耐劳、诚实忠厚、靠种田过活的农夫,惟有他不甘安分,离开沥海的乡下,只身一人来到附近的百官镇上做起了生意。开始时,他拿出全部家当几千铜钱,在镇上的中街盘下了一个铺面,开了一间山货店,卖的是淘箩洗帚、粪桶扫箕、鲜蛋灰蛋,以及居家用的竹器和种田用的简单农具。小店初张,正表对己克勤克俭,对人亦忠亦诚,在街面上的人缘和口碑都很好。他每天早起烧好饭盛在小铜罐内,就是一日三餐;辛辛苦苦、起早陈鹤琴的故乡浙江上虞县

摸黑,总算把小店的门面撑了起来。几年后,山货店已经开得有些模样,买卖逐渐兴旺,他的手头也宽绰起来,遂娶戴氏为妻。戴氏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大鸣,老二叫大成。大成无后嗣,大鸣则承继父业,同时还在金鱼湾种了三亩半水田,另外还有湖田十余亩。由此,陈氏在百官镇扎下根来,繁衍生息,这便是百官陈氏的来历。

陈家留下的祖训是:勤俭起家,忠厚传代。

光浩是陈鹤琴的祖父,因为是单丁,又是其母42岁时所生,他自己到四十来岁时仍未生子,按“百行孝为先”和祖宗家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夫妻俩焦急万分。于是夫妻二人就格外热心行善事,帮助人,凡是因穷困而向他们求助的人,他们都会竭力相助。有一天,有一女子打着赤脚沿街乞讨,妻子即脱下自己的袜套送给她穿上。他们始终相信,种善因得善果。清道光三十年(1850),太平军起事从南向北一路杀向南京,江浙两省战事频生,百官镇上的地痞、流氓也借机滋事,奸淫掳掠,烧杀行凶,无恶不作,百姓流离失所,痛恨切齿。有一日,光浩被一伙强盗掳到离百官镇不到五里的荫岭,脱身不得,被一连砍了13刀,有一刀几乎将鼻梁砍断,另一刀砍在了脖颈上,血流淋漓,气息奄奄,倒在了稻田里。三天后,幸得路人相救,终大难不死,保全了性命。夫妻将此归于平日里的积德行善。这次事件后,原来经营得稳稳当当的杂货店只剩下断壁残垣。俗语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光浩毫不气馁,伤势才愈,就大干了起来。他在原来的店址上盖了几间茅草屋,作为临时营业场所,又做了两块木头牌子,作为店号。一块木头牌子上写着:茅草屋临时商店。另一块木头牌子上面写着:陈聚兴冬夏布店。没过多久,生意逐渐兴隆,经济状况改善。光浩将茅草屋拆掉,改建两层楼房,楼上住家,楼下营业,店号也改成了聚兴隆。由于经营有方和货色齐全、新鲜,生意受捧,小店很快扩大规模,成为百官镇上数一数二的大商号。

不久,光浩终于得了一个跛足儿子,使陈家的香火有了延续,夫妻二人长舒一口气,这不能不说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