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页)

当时,哥大有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学生,共三万多人,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等学府,其中中国学生有三百余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宋子文、孙科、张奚若等都是哥大的毕业生。在哥大师范学院就读的中国学生共九十多人,几乎占了该校中国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胡适、蒋梦麟、郭秉文、张伯苓、陶行知等大教育家都出自哥大门下。与陈鹤琴同窗的有郑晓沧、李建勋、欧元怀、张耀翔等。在这些学生中,很多人都曾有过教师经历,有的做过中学校长,有的做过小学教师,还有的甚至做过督学。班上学生女生占多数,男生也不少;少数是青年,更多却是有一定阅历的中年人,其中甚至有白发苍苍者。与陈鹤琴同班的有一位六十岁出头的祖父和他二十来岁的孙子,可说是爷孙同堂。就连陈鹤琴在清华读书时就深感敬佩的张伯苓先生也端坐在座位上听讲,与陈鹤琴成为了真正的同学。

克伯屈(18711965),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杜威的学生,是陈鹤琴最崇敬的导师之一,致力于实用主义(pragmati###,亦译实验主义)教育思想的通俗阐释。克伯屈认为传统教育抹煞学生兴趣,桎梏儿童活跃的心灵,滞阻创造力和学习精神,批评旧式教育中的形式主义、严格主义,主张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他依据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倡导“设计教学法”,他认为学校的课程有四种主要的设计类型:创造性的或建构性的设计、鉴赏性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具体的学习设计。他还提出“儿童中心学校”主张,认为儿童的学习课程主要由儿童来决定;儿童的天性是喜欢去学习与他自身兴趣有关联的知识,或能帮助解决他所遇到困难的事物。

保罗?孟禄(18691947),著名教育家、教育史学家。1913年,受美国政府委派,率团考察菲律宾教育并到过中国,自1915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是陈鹤琴在哥大学习的两年时间里所最为崇拜的另一位导师。他所著《教育史》系统阐述了西方教育从远古时代到20世纪初的发展历程,标志着美国教育史学科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20世纪早期,它一直是美国师范院校教育史课程的标准教科书,对欧美其他国家的教育史学科研究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四 哥伦比亚大学(2)

关于这两位国际公认的教育权威,陈鹤琴对他们推崇备至,赞扬有加。陈鹤琴这样描写在克氏班上听课时的情形:克氏是师范学院里最著名而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位教授。在他班上听课的,总是拥挤不堪,每学期总有几百人,不但学生人数多,而且学生之杂为任何大学、任何学科所不及。他的班上学生有从本国来的,有从英国来的,有从法国来的,有从西班牙来的,有从墨西哥来的,有从非洲来的,有从亚洲来的。男女老少,各种人类,一应俱全。克氏为什么有这样的魔力呢?他的思想有魔力,他的教法有魔力。他是主张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他不肯抹杀别人的思想,也不肯放弃自己的思想。他要集中各种见解、各种思想来解决疑问,来解释难题。所以他所用的教法是独出心裁而能刺激思想的方法。他不用注入式的讲演法,他用启发式的问答法。这种问答法很有点像希腊圣哲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克氏先让学生自由分成几十个小组。这种小组生存时期以一学期为限。在未讨论问题之前,先发给我们一张纸,上半张印十来个问题,下半张印了十几种参考书。

各小组自己认定了问题之后,学生课后到图书馆去看参考书,看了参考书,先在小组会里互相检讨,互相切磋。一到上课时,各组提出意见,意见各有不同,思想各有分别,辩论就开始了。一个问题先由克氏提出之后,班上任何人都可以起来表示意见,贡献意见,批评别人意见,指责别人的错误。等到各方的意见充分发表后,他老人家起来,把各种意见下一个总检讨。有错误的,他指出错误;有真理的,他指出真理,把一个问题解答得清清楚楚。这种教法是###剂,个个学生都愿意绞脑回肠去研究问题,检讨问题,辩论问题。在他的教室里二三百个学生没有一个会打盹,没有一个会偷看小说,没有一个不竖起耳朵、提起精神去参加辩论,贡献意见!克氏的教室,犹如议会,克氏班的上课,就是开辩论会,无怪克氏之魔力若是其大呢!《陈鹤琴全集》,第六卷,第593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陈鹤琴感受到教育大家的风范与魅力,得到了启发。

1917年冬天,陈鹤琴与郑晓沧一道参加了由孟禄博士组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