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4页)

中国的教育###化、科学化探索道路。

自1921年12月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后,将西方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入中国,实现科学教学,成为新教育倡导者们热衷的课题,也成为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工作目标之一。1922年2月16日,中华教育改进社曾电请美国新教育的领袖人物之一孟禄博士派出专家来华“襄助研究”。6月,孟禄来函称,派出教育专家推士先生来华辅助开展科学教育。据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二次社务报告记载:此项工作,由本社研究员麦柯博士主持。麦柯前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本社与北京大学、北京高师、东南大学等校,商议协助编造测验。《陶行知全集》,第十二卷,第46页,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19世纪中叶,西方工业革命后,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和分工日益精细,专门人才的训练、人员选拔与职业指导应运而生,应用生理学和心理学方法测量那些有亲缘关系和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们所具有的特性,以确定其相似程度,于是,对于各种感觉辨别力的测量结果就成为推估与评价不同个人的智力、心理素质及其他身体特征的依据。

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首次提出“心理测验”术语。此前,他曾编制数十个测验,包括测量肌肉力量、运动速度、痛感受性、视听敏度、重量辨别力、反应力、记忆力等项目。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与助手西蒙推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经1908年和1911年两次修订,成为心理测验史上的经典之作。清末年间,心理学传入中国。1917年,在蔡元培的指导下,中国首个心理学实验室在北京大学成立。1918年,教育家俞子夷仿照美国心理学大师桑代克所著《书法量表》体例,编成《小学国文毛笔书法量表》共4种,发表于《小学校》杂志1918年第十期。以后俞子夷又陆续编成《初小算术四则测验》、《文语体缀法量表》、《小学算术应用题测验》、《小学社会自然测验》等,在南高师附小和江苏、浙江各实验学校推广试用。

郭秉文将测验的意义概括为“中华民族之强点可发挥而光大之,而其弱点之所在,亦可从事设法弥补”《陈鹤琴全集》,第五卷,第384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此言道出新教育倡导者对引进国外科学理念、改造中国教育现状的期待心情。

陶行知曾在《教育与科学方法》一文中指出:无斧不能砍木,无剪不能裁衣,无刀不能作厨子,无工具不能作教育的事业。教育工具可以从外国运的,可以从中国找的。从外国运来的第一是统计法。有了统计法我们可以比较,可以把偶然的找出个根本原理来,如同望远镜可帮助我们看得清楚,在材料中可找出一定的线索。这种统计是不可看轻的。第二就是测验。近年来教育改进社要作二十四种测验,因为此种工具是不能从外国运的(就是运来也不适用)。测验是看学生先天的聪明智慧怎样,使学校有个好的标准,由此可以晓得某级学生有什么成绩,如治病的听肺器一样,可以看出病来。欲知病之所在,非测量不可。《陶行知全集》,第一卷,第291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陈鹤琴则称智力测验“为施行德谟克拉西教育的利器”。他写道:德谟克拉西的教育,是要使得人人得到充分的教育机会,并不是得同样的教育……所以徒讲德谟克拉西的教育是无用的,必须以智力测验来补足德谟克拉西教育的学说。《陈鹤琴全集》,第五卷,第393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高等学府中第一个心理学系。陈鹤琴与廖世承在南高师首开测验课程,并将心理测验应用于招生考试之中。陈、廖所著《智力测验法》被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测验专著,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广受好评,曾多次再版。郭秉文在为该书所作序中写道:“南京高师心理学教授陈君鹤琴、廖君茂如,鉴于是项测验之重要,合著《智力测验法》一书,一方引起国人之注意,俾了然于其价值之所在,而另一方又示明种种方法,俾用之者有所率循,将来纸贵一时,可无待言。”《陈鹤琴全集》,第五卷,第384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 。 想看书来

三 测验运动(2)

《智力测验法》一书分为三大部分十四章。第一部分阐述智力测验的性质、功用、标准和用法。第二部分将35种测验及做法说明、测验性质分门别类逐一列举。第三部分列举智力测验的核算方法和校阅的标准,并对各种测验的结果予以说明。测验内容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