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部分 (第1/4页)

皇后开始只说先等等看,在弘历大婚前终于给了准信。若是简亲王夫妇点头,曹家就可正式请旨。

十六阿哥听了,忙道:“这事可急不得,总要过了‘七七’再张罗,省的犯了忌讳。”

曹颙心领神会,这里的“七七”当然不是指李荣保的“七七”,而是弘时的“七七”。

原本两家有意结亲,请旨栓婚并不是难事,可因皇后这两年一直“抱病”,今年五月千秋节才“渐好”,出现在人前,所以事情就耽搁下来。

想到这里,曹颙才发现,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皇家与宗室“抱病”的人还真不少。

提起天佑的亲事,少不得说起恒生与大格格的婚期。

换做其他人家,巴不得多留女儿两年;可十六阿哥却是恨不得大格格及笄就出嫁。

大格格被皇上收为养女,十六阿哥这个亲阿玛,想要见上一面也不容易。只有等到大格格出嫁了,父女相见反而便宜些。

看着十六阿哥依旧年轻的面相,曹颙有种自己这一辈已经老了的感觉,这开口闭口都是儿女亲事了。

曹颙想起一事,迟疑道:“皇上提没提修建公主府之事?”

十六阿哥闻言,脸立时黑了。

要是皇上真有意留大格格在京,就会使人修建公主府。

按照规矩,后宫妃嫔所出格格,或者皇上养女多封和硕公主,可是比郡王长子还要高半级。若是皇上真有意留大格格在京久住,也当修建公主府。

如今没修,可见大格格终要同恒生到喀尔喀。

十六阿哥心中酸涩,一时竟怔住。

曹颙见状,笑着摇头:“十六爷是不是想太多了,虽没修公主府,不是有郡王府吗?就算恒生带大格格回喀尔喀,也会经常回来的。”

喀尔喀因距离京城遥远的缘故,朝廷鲜少能插手喀尔喀内务。

如今有了恒生,雍正怎么会轻易放跑?

即便汗王府那边需要恒生回喀尔喀,也要等到恒生留下嫡长子。

十六阿哥冷哼一声,道:“等你家天慧说了人家,你就晓得爷的心情了。”

说话之间,到了路口,十六阿哥驻马犹豫了一下,摆摆手,道:“算了,还是散了吧。”

换做往常,两人在外头,十六阿哥少不得拉曹颙找个地方听戏或者吃酒,现下他依旧在孝期,两人又是素服装扮,听曲宴饮都不妥当。

曹颙拱拱手,同十六阿哥别过,打马回府。

到了大门外,就见张义迎上来,笑着说道:“老爷回来的倒快……”说到这里,看了看曹颙身后,诧异道:“老爷不是得了信儿,才赶回来的吗?”

曹颙疑惑道:“什么信?家里来客人了?”

“大姑奶奶回府了。”张义带着欢喜道:“小的打发人去富察家找老爷了,看来是同老爷岔开了。”

曹颙听了,立时忍不住,顾不得细问,加快脚步往兰院去。

这两年,若说他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平亲王夫妇离京可算是一件。

来到大清三十年,曹佳氏是最疼爱他的人之一。

他打消姐夫追随十四阿哥的心思,可也没能改变其失去权柄的命运。

这两年看雍正作为,他也有些想明白了,雍正此举,未必是真厌了平亲王、简亲王这些老牌子亲王,还是为了社稷安稳。

若是这些老牌子亲王还在朝,十三阿哥、十六阿哥的排班就要靠后,宗室里的影响力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大。

在给十三阿哥、十六阿哥让路的同时,雍正也借着两位亲王敲打其他宗室。

连世袭罔替的两个铁帽子王爷都说发作就说做了,其他宗室贝勒、贝子就更没有在御前说话的余地。

刚进了兰院,就听到上房传出阵阵笑声。

曹颙的脚步放轻,悬着的心一下子安了下来,嘴角微微翘起。

“老爷回来了。”廊下有丫鬟看见曹颙,一边挑帘子,一边通禀。

曹颙进了屋子,就见曹佳氏坐在李氏旁边,手中拉着天慧,笑盈盈的看着自己。初瑜坐在椅子上,下首的椅子边站着一个少年。

曹颙见状,忙上前两步:“大姐。”

曹佳氏却板起脸:“哼,你心里还有我这个姐姐?我可是将天慧当亲姑娘疼的,你却是不领情,连她的亲事也要越过我去。”

她虽横眉竖目,可眉眼间的慈爱不减,实在是凶不起来。

曹颙却是羞愧不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