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页)

赵兴雅说到:“这个法子可行不通,贵族的纳贡和官田里的收成握在国家手中,开粮店的平民每月拿到的粮食也不会很多,就算有些人悄悄存了粮食,预备着荒年卖到别的地方去也要担很大风险,一旦被官府发现是要砍头的。玉姨这次就囤积了一些粮食,预备送到西海之城去,能用粮食换来海味和珍珠之类的宝贝倒也划算。”

石头娘自然也知道平民不可能存下什么粮食,她其实是想在大公子名下的农庄多存下粮食,为了让那些合作户出力,她可是许下了粮食的,五家人就是一千五百斤,这些粮食可要提前准备好。那时候细糜子面卖七八文钱的日子都在后面。

提起了粮食,赵兴雅不禁问到:“那处农庄离桑树山挺近的,不知道彩玉阿姨愿不愿意我们帮忙管一下。我记得大公子身边的农庄管事说过,今年黍米粮要到七月底八月初才能收,收完这一季粮食,空余的时间只能种些糜子面,十月中旬地里能收些青糜子,一亩地只能收到大约五十斤青糜子,剩下的只能当饲料。青糜子不好吃,一般就是酿酒了,反正五千斤不到的青糜子就只能出一千斤左右的薄酒,酒水是十五文钱一斤,也就是一百多个银币的收入。”

石头娘说到:“大概就是这样,东越一直就是这样种地的,一季黍米粮,一季糜子,要是春天来的早,就是两场丰收。糜子要是正常成熟,一亩地能收到六百多斤糜子,磨出三四百斤细糜子面,勉强够一个人吃一年的了,加上一季黍米粮能打出两百多斤糙米,日子就好过了。今年明摆着是灾年,那些老爷们却不肯只种一季糜子,白白让很多人会在冬天受饿,这样他们就可以买下大把的便宜奴隶了。”

赵兴雅觉得石头娘说得很对,糜子面虽然很粗糙,却可以让更多的人活下去。贵族和官府明明看见了春天来迟了,还是像往常一样种黍米粮,导致糜子在刚刚成形就要因天气变冷而无法成熟,让很多人没有粮食吃,这就是人为的失误了。

今年怎么能让农庄两季的庄稼都丰收呢,赵兴雅打定主意,去了钟氏的农庄一定要参与管理一番,现代农业有的是办法提高产量。

ps:今天吃到了花盆自然变红的番茄,口感很好,是硬的,带清甜味道。不知道为什么那些西红柿都不漂亮,要是拿出去卖,肯定要被还价的。天然的东西就是好,更值得珍惜。

84一举三得

《赠品夫人》最新章节。。。

赵兴雅决定介入农庄的管理,不过眼下她还有事情要请大公子出面,向大公子的无良老爹崇爵爷要点资源。赵兴雅进山多次,发现山里有几条小溪在崇府后面汇入河流,这处水源是通往镇子上的,不过因为水流比较小,到了玉姨的仓库附近的矮坝就成了死水,只有在汛期才会越过矮坝,流到矮坝隔开的另外一条河流里。

传统的运输方式满足不了赵兴雅以后运送货物的需要,而且容易被人觉察,所以赵兴雅打算设计挖出一条暗渠,雇佣国家奴隶挖通渠道,把山里的东西通过暗渠运到一个仓库。想要挖暗渠,就必须在崇府周围圈地做些安排,做些什么营生遮掩,这件事只有大公子开口向崇爵爷要地才能完成。

大公子没想到石头娘居然想出了暗渠运输的法子,实在是妙。山上的小溪汇合成小河,通过暗渠蓄水,可以把包装好的山货直接从山里,运进仓库,可以省了好些人力,要是遇到干旱的日子,存在暗渠中的水还能派上大用场。大公子对这个暗渠很有兴趣,巴不得马上建成,可却不知道该如何向父亲开口要那片荒地。

石头娘已经和赵兴雅商量了对策,给大公子找了借口。她们让大公子以圈地养羊为借口向父亲要地,那片荒地本来就没有什么用。东越并没有野生的山羊,如今饲养的羊都是在北齐引种的,以肉用的羊居多。东越有很多贵族家修建了羊圈,饲养肉羊,效仿北齐王族,冬天吃羊肉锅子,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如果大公子名下有了自己的羊圈,这样大公子的奴隶收集柴火和草料也是名正言顺的。养羊用不了的草料,赵兴雅可以把多余的草料用于饲养兔子什么的,置办一份家业。赵兴雅觉得暗渠可以修建在羊圈之下,还能保证羊圈一年之中的温度相对稳定,真是一举三得的好想法。

告诉大公子自然不能说出一举三得的事情,只需要让他明白问老爹要土地修建羊圈是必须的就可以。大公子看见赵兴雅渴求的目光,就去和崇爵爷说了这事。那块地本来就没什么用处,崇爵爷不假思索就答应了。葛氏在旁边笑着说到:“大公子想养羊的主意还真是不错,我们府里的羊养成之后多半是用去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