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页)

第二天,沈万三就把账本带到清风苑,账本是一月一册,十二本账本摞在一起有一车轮高,也不知沈万三是怎么偷出来的。

这时候的账本都是文字记录,一长串的账目看得马秀英眼花缭乱,莫说找出其中的端倪,她能理清每条收支出入记录就很不错了。她索性自己列了一张表格,把文字账目都换成阿拉伯数字记下来,再用复式记账法验算。

宋元朝代已经传人阿拉伯数字,不过由于当时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在中原还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这种阿拉伯数字算账方法沈万三见人用过并不吃惊,他吃惊的是马秀英运用起来非常娴熟,甚至比他打算盘还快。特别是他要一笔账一笔账计算,马秀英却是把好几笔账加在一起计算,算出来的结果两者相同。

十二本账册算完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可以说是账目相符、分毫不差。但越是这样精准越让马秀英怀疑,看到册子上繁琐的记账方法连她都不敢保证能做得完全正确,章大智能把账做得一字不错如果不是特别用心就是为了掩饰其做假账的目的。

马秀英重新拿起账册审阅,这次她不光看数字,还看条目内容。当她看到第五本账册的时候突然叫起来,“原来问题在这里。”

沈万三急忙问道:“你发现什么了?”

马秀英指着账册一条内容念道:“你看这里,五月上旬购买五百石粮食一千两,五月下旬份卖出五百石粮食一千五百两……”

“没问题啊,每石粮食赚一两,这五百石粮食一进一出就赚了五百两,我和我爹都算过,金额对着呢。”沈万三瞪大眼睛,看不出哪里不正常。

马秀英又拿过四月的账册翻给沈万三看,“问题大了,你瞧之前的账册记录粮食买卖的时候写的清清楚楚新粮若干、旧粮若干,据我所知,新粮和旧粮的价钱应该有差价吧。但五月的账册没有注明新粮、旧粮,账房总管把两种粮食混做一堂记账,那这两种粮食之间的差价去哪里了呢??”

“一石新粮收购价二两银子,卖出价三两,一石旧粮收购价一两银子,卖出价二两……“沈万三嘬着牙花子,猛拍大腿,“我记起来了,五月确实收进五百石旧粮,下旬卖掉五百石新粮,嗤,这狗才收旧粮却写新粮价,中间岂不是贪了五百两?”

马秀英嘴角一勾,哂道:“五百两银子太好赚了,你家还缺账房不,我都想去应聘了。”

沈万三脸色瞬间苍白,要不是马秀英指出来,他根本想不到账房总管是在两种粮食的差价上做文章,难怪父亲觉得收支不对劲,却又找不出原因。

“我们再看看其他账本。”马秀英把五月的账册放到一边,再拿起另外的账册审阅。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后面账册的纰漏更严重,每本都有含糊混账的现象,多是出现在米面油肉这些有差价的商品上,甚至还有改账的痕迹。

姚天僖皱眉,“看来这个账房总管贪墨了不少银子。”

马秀英不太清楚米面油肉的具体差价,就叫沈万三统算。

沈万三不说话,一个人闷头验算,足足算了半个时辰才抬起头,不敢置信地说道:“大概有七八千两。”

“七八千两!”马秀英和姚天僖不禁抽气。寻常小户人家几十两甚至十几两银子就可以过一年了,这七八千两对马秀英来说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那账房总管可真够贪的。同时马秀英对沈家的财富也有了深切认识,一个账房总管浑水摸鱼都能摸出几千两,沈家有钱还真不是一句空话。

沈万三咬牙切齿,“想不到我爹如此信任他,他竟然干出这种事!我马上回去告诉我爹!”

“等等,”马秀英拦住沈万三,“现在我们已经基本可以肯定他的失踪与这笔钱有关系,当务之急是要把他找出来。你先把他的个人信息和他的家庭资料调查清楚,我们再来讨论下一步。”

“找什么找,回去就叫我爹直接报官。”

“别啊,万一这人已经出事了呢,你爹直接报官就打草惊蛇了,窝藏银子的人把事往死人身上一推,你找谁说理去,几千两银子也打水漂,不如先让我试试吧。”马秀英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破案的快乐趣,不能被沈万三毁了。

这件事兹事体大,沈万三不敢轻易答应,“我要回去跟我爹商量商量。”

马秀英退了一步,“这样吧,你家要报官我也不阻拦,不过你把账房总管一家的资料信息给我一份,我试试能不能找出这个人。”

隔天,沈万三一脸不高兴地出现在姚天僖和马秀英面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