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 (第1/4页)

想起那些新进宫的秀女,马秀英问道:“李美人最近可安分?”

“李美人不常出景阳宫,具体情况奴婢不知道,不过听说每次侍寝,皇上都会叫她唱歌。为此惠妃还发过脾气,说是李美人吵着了她,说来也奇怪,既然惠妃不喜欢她,为什么还把她留在景阳宫?”

“这后宫的妃子,惠妃会喜欢谁?”马秀英淡淡一笑,“她们宫里的事你别掺和,只要盯着出入景阳宫的人。”她低声把前几天郭霞与李善长私下接触的事情告诉逊影。

逊影恍然大悟,“难怪惠妃要留李美人在景阳宫,原来她们是一丘之貉。”

“狼狈为奸也好,一丘之貉也好,只要有人敢与外臣私下勾结,一律抓起来审问。”马秀英森冷地说道。既然李善长和郭惠几次三番对她不利,她也要抓住机会绊倒这两人。

奇怪的是自那次郭霞私见李善长以后,郭惠和李善长都没有动静了,一个老老实实呆在景阳宫待产,一个无诏从不踏入后宫,也不见两人的心腹私下接触。

八月中旬,郭惠顺利产下一个皇子,朱元璋赐名椿,虽然是个皇子,然而对朱元璋来说儿子已经很多了,而且他还没从失去常遇春的悲痛中缓过来,他只看了朱椿一眼,不咸不淡地安慰了郭惠几句,就去了李美人的偏殿。

“娘娘,月子里不能动怒。”郭霞惴惴不安地说道:“皇上说娘娘要安心坐月子,以后他来景阳宫,娘娘不必接驾,好生静养。”

郭惠住的正殿和李美人住的偏殿很近,每次朱元璋来景阳宫她都提前在宫门侯驾,如此一来朱元璋无论如何也要进她的寝殿小坐片刻。然而朱元璋觉得越来越麻烦,找李美人还要先应付郭惠,郭惠那松弛的皮肤哪有李美人耐看,故此叫她以后不必侯驾。

郭霞知道这话肯定会让郭惠生气,但是朱元璋的旨意大于一切,她只能硬着头皮传达。

“什么,他见都不愿见本宫了?”郭惠气得半死,她愈发觉得留李美人在景阳宫是个错误的决定,这哪里是给她固宠,分明是给她添堵。想到朱元璋就在她眼皮底下搂着别的女人睡觉,她银牙都要咬碎了,恨不得立刻把李美人的脸划烂。可是这个女人正被朱元璋宠幸,加上又是李善长的人,郭惠也只能想想,默默在心中痛骂李善长和李美人。

第四百八十八章 婆媳相处很和睦

九月初,太子的婚事提上议程,礼部按皇家礼仪上奏请旨册封开平王常遇春的女儿常美荣为皇太子妃。

本该是普天同庆的日子,因常美荣丧期未满,朱元璋想到常遇春的死心中就不痛快,淡淡地吩咐道:“赞礼不用笄,只用金盘,翟车用凤轿,雁以玉做的。古代的礼仪有亲迎执绥御轮,现在用轿,揭帘子就是了。他们结婚,依照古代礼制用瓢。”

马秀英听了微微不满,这可是朱标第一次成亲的人生大事,委屈谁也不能委屈孩子啊,她又偷偷给常美荣添了几件贵重的嫁妆,给朱标了几件私库宝器,就连东宫她都让宫人收拾得焕然一新。

十一日太子大婚,京城张灯结彩,乐鼓齐鸣,爆竹震天,常遇春的逝世对大明朝是个沉痛的打击,人们太需要一场喜事来振奋人心了。

天刚亮,东宫属官皆穿朝服陈设仪仗鼓吹在东宫门外,从皇宫到常府的道路两旁站满了维持秩序的士兵,朱标穿冕服乘车出宫,侍卫按礼仪引导跟从。

车至常府,朱标亲自下车迎亲。

常府门上的丧仪批榜已经取下,换成大红喜字,中门大开,仆人手持红绸沿阶而站,陆陆续续从府中抬出来的嫁妆队伍浩浩荡荡蜿蜒十数里。

一路上看热闹的百姓奔走相告,磨掌擦拳欢呼:“哇,十里红妆啊!好大的排场。”

“太子成亲排场能小吗?”

“皇宫什么没有。我女儿要是能嫁进皇宫,嫁妆比这还多。”

“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你有那命吗?”

“别吵,快看,新娘子出来了!”

“咦,新娘子怎么穿白衣?”

百姓的喧哗渐渐压低,他们注意到新娘子一身精美的凤冠霞帔,盖着红盖头被常府大公子背出来,但是因为背的姿势使里面的衣服下摆都露出来了,竟然不是真红大袖衣,而是一件白袍。再仔细看太子的冕服下摆也缝了一条白线。顿时淡淡的忧伤冲散了欢乐的气氛,人们恍然想起这对新人是在丧父百日内举办的婚礼。

常美荣坐进精致的花轿,无人知道这位新娘子出嫁的心情,派去服侍的宫女只听见轿子里隐隐传出让人揪心的饮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