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1/4页)

“是!”逊影没有多问一句,领命悄悄退下,留下满室寂静和一些尘封的记忆。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马秀英脑海里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忍不住哑然失笑,原来这句话并不是前世才通用,哪个时代都有一段不可替代的感情,一种无可奈何的祝福,一丝必须放手的眷恋。

“义母!”三个孩子跌跌撞撞地冲进房间,逊影拦都拦不住。打头的是朱文忠,他泪眼朦胧地跪在马秀英脚边,委委屈屈地泣道:“义母,是不是保儿做得不好,您和义父不要保儿了?”

朱文正和朱沐英也跟着神色哀戚道:“义父、义母为什么不要我们了?”

马秀英被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看逊影。她也是一头雾水,满面茫然。马秀英搂住三个孩子,柔声问道:“谁说我和老爷不要你们了?第一天我就告诉过你们,这里就是你们的家,谁也没有权利赶走你们,就算是老爷下令,我也不答应!”

三个孩子声泪俱下,“可是杨姐姐说我们和念慈姐姐、忆章姐姐必须跟她去幼儿堂,因为你们不管我们了,那些大人也不管他们的孩子了,所有的孩子都归她管。呜呜……杨姐姐说以后在幼儿堂一切行动听指挥,她让我们坐我们才能坐,她让我们站我们必须站,不听她话的就没饭吃还要挨板子。她好凶啊!义母,我们不想去幼儿堂……”

马秀英听了半天才听明白,原来这三个孩子的担惊受怕全都来自杨云花传达的命令。也不知道杨云花是莽撞传达错意思造成的误会,还是故意恐吓他们,把这三个孩子吓得面色发白,惊魂不定。

马秀英也顾不得去找始作俑者算账,竭力用最和蔼的态度,最温柔的语气安慰着孩子们。直到孩子们哭累了、睡着了,才让侍卫轻轻抱回各自房间。

末了还得去安慰同样被吓得不轻的朱念慈和朱忆章。她们不敢像朱文正等人肆无忌惮地闯马秀英房屋,只能躲在阁楼里暗自泣哭。马秀英一再保证幼儿堂里的女孩子和男孩子有区别对待,她们只是白天去幼儿堂学习,晚上还是要回到府中。这两个眼睛都哭肿的女孩才慢慢擦干眼泪。

忙完这一切,马秀英揉揉太阳穴,叹气道:“还以为给杨云花找了差事就能让朱府安静两天,想不到她还没上任就先把府里弄得鸡飞狗跳。”

逊影掩嘴轻笑,“杨姐姐可能是心急了一点。不过她在孩子们心中竖立了威信,以后才好管教孩子啊。”

马秀英趁机挪揄道:“好,好,你说的有道理。为了不妨碍她的管教,以后她来找我一概不见,由你安排,她捅的篓子我也不管,由你处理。”

“不!”逊影惊恐地睁大眼睛,“这位姑奶奶能把天捅破,奴婢才不要!”

第一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未婚妻

敬善堂和幼儿坊很快建成,其实这种养老抚孤的慈善机构历朝历代的朝廷都有大加扶持,毕竟中国是个从古至今都提倡孝善之举的谦谦之国。自南北朝起就设有收养穷人和孤幼之人之所,譬如“济病坊”、“疠迁所”、“疠人坊”、“悲田坊”、“养病坊”等等。宋朝还曾专门拨出官田五百亩,命临安府创慈幼局,收养道路遗弃初生婴儿,仍置药局疗贫民疾病。

可惜元人是蛮夷戎狄之辈,不注重这样的人文教育,类似的社会保障机构被他们摒弃不用,渐渐败落乃至被人遗忘。

马秀英提出的建议不过是拾人牙慧,故此并没受到任何阻力,在她的号召下,滁州百姓纷纷响应,有钱的出资,没钱的出力,不到两个月,敬善堂和幼儿坊就竣工完成。

建成这一天,朱元璋还特意邀请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参加庆典仪式,这些人无不热泪盈眶,感慨华夏优良传统终于在我辈手中得到延续。

朱元璋只是一个竖立在百姓心中的标杆,敬善堂和幼儿坊的具体管理事宜还得让马秀英操心。她深知前世某些孤儿院和养老院的黑幕,所以才命杨云花成立一支女子护卫队,这支队伍不仅要起到照顾老人孤幼的作用,还有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的意思,防止他们贪污资金苛待老幼。

同时马秀英还在幼儿坊设立了学堂。邓爷爷早就提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马秀英非常赞同这个理念。在前世已有很多人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然而在这个时代,除了一些富裕人家,穷人家的孩子基本是放养性质。尽管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她的想法还不能完全被当下的百姓理解,她却坚持进行这件事,哪怕将来这些孩子不能个个成才,多懂一些道理、能写会算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会有所帮助。

为了带动百姓的积极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