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 (第1/4页)

这几人原本有些焦急不安,在接受到胡惟庸的暗示后,脸上的表情渐渐平静下来,露出孤注一掷的决然。等前一个官员奏完朝事,秦鹤站出来跪奏道:“请皇上给夭折的皇子赐封谥号。臣还要弹劾皇后无能无德!”

此言一出,大殿顿时噤若寒蝉。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员听得目瞪口呆,一些知晓内情的官员眉头微皱,还有一些官员脸色通红,显得既紧张又兴奋。

御前侍监刚刚放松的心顿时提到嗓子眼,楞在殿里不知该不该去接秦鹤的奏折。被秦鹤咳了一声,才跟捧了个烫手山芋似的慌慌张张将奏折摆在朱元璋面前。

天家无私事,皇嗣夭折的事情都会被起居注官员记录在案,并加以谥号。不过孙妃的孩子还未出世,严格说来还不算皇子,故朱元璋并未在朝堂上提及此事。然而秦鹤等人要想对马秀英发难,就必须把这件事摆上台面,因此故意找了这样一个蹩脚的借口。

朱元璋看都不看奏折,沉寂了足足一刻钟,才缓缓睁开眼睛,冷冷地问道:“皇后为何无能无德?”

那双虎眼一睁,霎时让人感觉一顾凛然之势当空压来,秦鹤心一紧,硬着头皮说道:“皇后打理后宫,却让皇子夭折,便是无能。皇后独断专权,打压妃嫔更是无德。后宫出现不详征兆皆因皇后放纵行事。”

赵振风跟着谏道:“臣也要弹劾皇后,皇后嚣张跋扈,常有牝鸡司晨之举,历朝历代皆不准妇人干政,皇后此举恐有乱政之嫌。”

其他意有所图的御史也死死抓住皇上登基之前出现皇子夭折就是不详兆头来抨击马秀英,甚至有人提出马秀英是为了排除异己,人为制造了皇子夭折的阴谋论,以死相谏请皇上另择贤后。

“皇上,秦鹤、赵振风等人妖言惑众,污蔑皇后,罪当处死!”素与马秀英交好的徐达、袁兴等武将当即不答应了,马秀英以前常帮朱元璋出谋划策,甚至参与军事作战,那是因为当时朱元璋刚刚建立政权,人力财力都很紧张,马秀英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朱元璋并无过错。后来朱元璋当了吴王乃至皇上,马秀英就逐渐把精力放在内宅,不再干涉朱元璋的决定。此时赵振风指责马秀英干政实属无中生有。

十分尊敬马秀英的宋濂等文官也纷纷站出来谴责秦鹤、赵振风等御史弹劾皇后的内容不符事实,皇子夭折属于意外,皇后德才兼备,并无过失。

“宋大人此言欠妥,臣等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何罪之有?难道因为皇后地位崇高,即便她有过失,臣等也不能谏之?宋大人如此维护皇后,莫非是因为皇后对你们江南士子有提携之恩?”赵振风索性把宋濂也拉入浑水里。

章溢反驳道:“你才是党同伐异,朋比为奸。”

赵振风理直气壮地向上拱手道:“臣身负皇恩,履行着监督与纠察的职责,何来党同之说?”

叶琛质问:“先是抨击皇后,再来污蔑江南籍官员,你究竟安的什么心?”

赵振风大言不惭,“臣没安什么心,只有一颗忠心!”

朝堂乱成了一锅粥,维护马秀英的极力维护,抹黑马秀英的拼命抹黑,战火渐渐从马秀英身上蔓延到淮西官员和江南官员身上。

淮西集团的首领李善长和江南文士集团的代表刘基都没有参与到争执中。

李善长双目炯炯,嘴角微微上翘,手持笏板交叠于胸前,老神在在地冷眼旁观。

刘基面色平静,如往常一样谦恭祥和,睿智的眼睛眨了眨,抬头看了朱元璋一眼,便低下头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第四百一十五章 皇上心乱下诏狱

“够了!你们把这里当菜市场吗?朕干脆罢了你们的官位,让你们回家吵个够!”朱元璋怒极反笑。帝王驭人讲究平衡之术,平时他巴不得官员之间相互掐架,彼此制衡。但这些人竟把马秀英当成攻击对象和跳板就罪不可赦。他和马秀英结发数十载,马秀英的为人品性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从小到大,朱元璋最信任的女人除了他娘就是马秀英,如今居然有人拿皇嗣夭折的事来抨击马秀英,甚至企图动摇马秀英的地位。若不是朝廷早有“言官不论罪”的规定,他恨不得当场斩杀秦鹤、赵振风等人。

听到朱元璋语气中带着萧萧杀意,众人都停下争执,畏惧地望着他,等候圣裁。

胡惟庸面带微笑做起和事老,“或许秦给事中和赵御史有些言过其实,但他们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宋学士正派刚直,介直敢言,亦是国之栋梁。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会重责大伙呢。不过微臣以为诸位大人议事归议事,切莫失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