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1/4页)

善于谋定而后动的李善长沉吟不语,他内心非常矛盾,如果朱元璋把军权交出去,滁州的局势马上就会改变,作为朱元璋帐下第一谋臣的他地位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习惯了发号施令的他很是不岔。但如果从长远的目光来看,他还是认为朱元璋应该暂时交权,毕竟朱元璋只是郭子兴麾下的一个镇抚,有什么理由阻挡郭子兴收回权利?不过这些话他不愿意先说出口,说出来肯定会得罪一大帮拥护朱元璋的将领,吃力不讨好的事可不是他这个聪明人会做的。

冯氏兄弟相互看看,他们的想法和李善长差不多,既然朱元璋还录属郭子兴麾下,就没有道理拒绝郭子兴收缴军权,除非朱元璋马上背叛郭子兴。但朱元璋当初招募士兵用的是郭子兴旗号,如今反叛郭子兴的话,怕是下面的士兵会有异议。最后冯国用出面问道:“不知马夫人有何高见?”

不怪冯国用有此一问,因为这些心腹将领都知道,马秀英不光是朱元璋的贤内助,也是重要军政参谋之一。以前冯氏兄弟和李善长还没投靠朱元璋,每次朱元璋出征打仗,军中的文书多交给马秀英处理,许多计策也是出自马秀英之口。现在马秀英虽然退居内宅很少干涉朱元璋的军政,但是她智计鉴断之能和对朱元璋的影响大家都是有目共睹,所以冯国用如此一问,众将领倒也没觉得有何不妥。

李善长眼睛微眯,闪过一丝不屑。冯氏兄弟不愿得罪人,就把一个妇人推出来。他却没想他自己趋利避害的态度和冯氏兄弟有何区别。

大事面前,朱元璋没有顾忌面子思想,把马秀英的建议完完整整说了一遍。

冯氏兄弟听后抚掌一笑,“如此甚好!马夫人的意见与属下不谋而合。属下也认为大人目前不宜与郭元帅直接发生冲突,不妨把明面上的军权暂时交出去,以退为进。毕竟我们知道郭元帅是如何对待大人的,可是下面的士兵不知实情,有些人至今还以为自己是在郭元帅麾下,若是大人不愿交权,会让这些人以为大人有不臣之心。”

这话让将领们心中一沉,朱元璋如今挂名在郭子兴的麾下,的确不宜和郭子兴直接抢权。这就好比皇帝和将领的关系,即使士兵们再爱戴将领,可这军权到底名义上还是属于皇帝的。朱元璋当初正是借着郭子兴的名义出征攻下滁州,如今郭子兴要来摘取胜利果实,朱元璋能当着世人的面不承认这个上司吗?

李善长瞳孔微微抽缩,十分诧异马秀英一个内宅妇人竟然有如此远道的目光和魄力,想得那么远又舍得放弃目前滁州第一贵妇的荣华,这个妇人当真不容小觑。眼看有些将领已在默默颔首,他不再犹豫,赶紧说道:“属下也赞同马夫人和冯参军的意见。”

周德兴不干了,也不管这看法是马秀英的还是其他人的,暴跳如雷,“好什么好?上次在濠州,那郭天叙找借口打了我二十军棍;这次来滁州,等大人把军权交给郭家父子,又让他们打我二十军棍?我屁|股到现在都还疼着呢。”

他说得火冒三丈,听在众人耳中却有些好笑。

费聚摇着头,忍俊不禁,“谁让你那么鲁莽,说话不分场合。不过你那黑不溜秋的肉墩子可没郭天叙那白花花的屁|股蛋子有看头哦。”

哈哈,哈哈……”众将领想起郭天叙被罚的十军棍,都笑得乐开花。后来加入朱元璋队伍的将领虽然不清楚这桩往事,不过自有同僚与其分享郭天叙的糗事。

乐呵了一阵,朱元璋正色道:“诸位都是跟随我冲锋陷阵的好兄弟,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是什么样的人不必多说,你们对我如何我心里也有数。这次郭元帅来接管军权,我名义上仍是他的部下,不能不交出去,否则我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叛徒。一旦交出军权,诸位兄弟可能又会受到一定的委屈。所以我在这里把话提前说清楚,有愿意离开军营的,我不勉强;有愿意投靠郭元帅的,我不忌恨;有愿意继续跟随我的,一切照旧!只要我朱元璋还在,就不会忘记你们这些人的功劳!”

不管众人私下如何考虑,这一刻皆异口同声喊道:“誓死跟随大人!”

“好好,各位好兄弟,我朱元璋承情了……”朱元璋一一打量着众人,一张张真挚的面孔让这个刚毅的男人几度哽咽。马秀英说的没错,有这些誓死跟随的将领,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哪怕就是放弃滁州另起炉灶,他也一定会东山再起。

“咳咳,”先前的风头被马秀英和冯氏兄弟抢去,这会李善长把握住机会,打断大家的“脉脉含情”,做出总结性陈词,“既然诸位将军都同意大人暂时交出军权,那一切就按今日商议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