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1/4页)

“你总是有理。”朱元璋说不过马秀英就把摊子甩给她,“郑遇春几个还没媳妇,你给张罗一下。”

“行啊,我这就留意,有合适的姑娘给他们瞅着,等他们回来就安排相看。”马秀英笑着答应。

消息传开,这一次愿意嫁给将领的女子比上次还多,上次许多姑娘和其家人觉得抛头露面挑夫婿的行为太丢人,不肯参加相亲大会。结果看到人家嫁得好、嫁得热闹又暗自后悔,听说马秀英还要举办一场相亲大会,连忙踊跃报名。

然而这一次的相亲活动未能顺利举行,就在人们兴高采烈,议论纷纷的时候,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元廷派遣张士诚大举进攻朱元璋控制的江浙地区。

说起张士诚此人,乃是各路起义军首领中最反复无常的一个人。他原名张九四,是个私盐贩子,由于不堪盐官压迫,在一天夜里和十七名热血盐民抄起挑盐的扁担打死盐官宣布起义。起义没多久他就受元廷招安,还弄了个小官做,可是当元廷要他出兵去攻打濠州等地的红巾军时,他觉得、韩林儿、郭子兴都是不好对付的角色,便推托不去,找借口溜到高邮,索性当起自封的王爷来。

元廷怎么能容忍被张士诚如此戏耍,立刻派遣右丞相脱脱率百万大军攻打高邮。当时下了死命令,要求脱脱攻下高邮后尽屠当地兵民,不给张士诚投降的机会,以在江南树威示警。

可惜脱脱贪功没有一鼓作气攻打高邮,而是分兵几路,企图连滁州、濠州等地一并攻下,反被朱元璋摆了一道,再被左丞相撒敦在元顺帝面前谗言几句就把老命丢掉了。

原本濒临绝望的张士诚趁着元军临阵换将、军心涣散之际发动反击,居然反败为胜,不仅没被元军灭掉,还扩大了军队阵容。后来他听说应天府比高邮富有,便想攻下应天府,可惜被朱元璋抢先一步,只好先占领平江路再做打算。谁知还没缓过气,元廷又来攻打他,江浙行省平章达识帖木儿儿派杨完者和方国珍分左右两路一起夹击他。这次可没有临阵换将的好事发生了,他被逼得走投无路,见势不妙,赶紧再度投降。

若是在元朝鼎盛时期必然不会留此反复小人,但是此刻的元朝就像被蚁虫蛀烂的牛皮袋,四面八方都是漏洞。有人就给达识帖木儿建议,先留着张士诚的性命,命他带兵攻打朱元璋的部队,好叫他们自相残杀消耗兵力,等这人失去利用价值,再杀他也不迟。

达识帖木儿儿听后欣然同意,册封张士诚为太尉,让他领兵讨伐起义军。于是张士诚就成了元廷镇压江南农民起义军的急先锋。

听说张士诚投降了元廷,还准备来攻打应天府,朱元璋不愿意与他作战,派人送信希望双方能够睦邻守国,保境息民。

然而张士诚原本就看不起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嫉恨其抢了应天府,如今再奉元廷之命攻打朱元璋更是不遗余力。他拒绝了朱元璋好意,率军先进攻朱元璋占领的镇江。

不过张士诚未免太小看朱元璋了,朱元璋这几年虽然表面看起来在应天府没有什么较大的动作,其实他一刻也没有松懈过,招兵买马、囤粮练兵……总之他可不是任人宰割的无毛鸡,面对张士诚的出击,他奋起抵抗,派出徐达、汤和领兵镇守镇江诸地。

战争对百姓意味着灾难,再也没人有心情讨论相亲大会和集体婚礼的乐趣,俱都掩门闭户,躲在家中祈祷观望。

有了保卫和州的经验,这一次不用马秀英开口提醒,李善长等文官就把应天府的治安和社会秩序安排妥当,调控市场、遏制动|乱、安抚民心、积极备战。

应天府囤粮练兵这么多年,终于迎来检阅的时刻。

有朱卫在,马秀英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她不动声色把姑娘们的画像放置一边,开始整理分析有关张士诚的一切情报。得知张士诚性格反复,目光短浅,她连忙制定几条计划,命令在张士诚身边的朱门细作想方设法离间张士诚和其他元军将领的关系。

张士诚手下有个叫许五的幕僚是朱门早些年安插在张士诚身边的耳目,几年过去,此人已从一个小角色混成了张士诚的心腹幕僚,他接到马秀英的命令就对张士诚建议道:“听说朱元璋麾下将领众多,兵强马壮,主公何必和朱元璋硬碰硬呢,平白折损我军的实力。”

张士诚此时一连攻陷了平江、松江、湖州、常州,又接管了元将海牙的遗兵,声势不小,闻言不以为然,“朱元璋势力再强能抵挡我和元军的夹攻?正好趁此机会把他一举消灭。”

许五劝道:“属下是担心您啊。明明朝廷军队如此强大,为何还要让您当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