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 (第1/4页)

李元芳现在就在琢磨着:“嗯。。。。。。楚都老先锋饭店的‘啥汤’是最地道的,恐怕也只有那里的汤能配得上周老弟这一屉神仙面蒸出的神仙馒头啊,好想去吃。”可惜云水村距离楚都还是有百十里路。老先锋饭店又都是早上才营业的,如果巴巴地赶过去,就为了喝口汤,那也未免太奢侈了一些。

“麦种是我从国外高价购来的,属于很古怪的异种,目前还是实验室里面的东西。就连国外也没有真正推广。而且这麦种最讲究‘第一代基因’。所以不能留种,就是留了也种不出来。。。。。。”

周易微笑道。他口中的‘实验室’自然就是系统商店了,这就是换个说法,也不算欺骗人,否则被老乡们打听起种子来,他是给还是不给呢?

“这么珍贵啊?听得我都舍不得吃了。。。。。。”

李元芳轻轻抚摩着手中的馒头,满脸都是陶醉的表情;二癞子可不管那么多,一口一个,转眼就塞了五六个馒头到肚子里。直夸俺周叔的馒头好吃,气得李元芳狠狠踹了他一脚:“就是个吃货!你这不是牛嚼牡丹麽?这样好的馒头,那是要配楚都啥汤来吃的,最差也得有碗胡辣汤配着慢慢品,有你这样吃的麽?你是猪啊!”

“是俺周叔请俺吃的,干啥踢俺啊。。。。。。这馒头真是好吃呢。比人参果还好吃。。。。。。”

虽说二癞子是个不挑食儿的饭桶,可他也是能分出食物好坏的。这馒头又有嚼劲、味道又正,稍微咀嚼了几下,那浓浓的麦香直冲脑袋,比啥肉包子都好吃,刚才吃了五六个,他感觉才半饱呢。

“楚都的啥汤啊。。。。。。”

周易吸了吸鼻子。不禁回忆起儿时上学的时候,总是会买上一个高装馒头就着先锋饭店的啥汤当早点的。如今他都已经是厨道大宗师了,可一想起来还是感到口中回荡着啥汤的香气和高装馒头撞击口腔带来的奇妙享受。

说起来也有好多年了?自打上了大学,后来去读研究生。然后宅在家里一段时间,天天也懒得早起。再后来就到了云水村,还真是有小十年没吃过老先锋饭店的啥汤了。。。。。。这会儿突然被李元芳勾起了过去的回忆,周易顿时动了童心。

“元芳大哥,明天我们起个早,去楚都喝啥汤!”

周易笑道:“村里能动的车都开过去,也带上敬老院的老人们,我请客!”

随性所为、随心所欲,这才是生活,既然起了念头儿,那就去吃一回。其实周易也不是做不出啥汤来,他要真想弄,甚至比老先锋饭店的还要地道;这就是个情趣,要是想吃点喝点什么,都要自己动手,那也未免太苦逼了一些。

“好啊,明天咱们鸡鸣就起,杀奔楚都先锋饭店!”

李元芳一拍大腿,大声响应着周易,他也馋了。

***

楚都有三宝,啥汤韭黄水煎包。其中的韭黄就不说了,眼下交通信息发达,别的城市也开始能够吃到,而且成了餐桌上的常见菜;可这啥汤和水煎包,却是楚都独一无二的著名早点。

尤其是啥汤,据说是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经在楚都微服私访,喝完这汤后,感觉味道鲜美,回味无穷,就问这叫什么汤。不想这汤是人家祖辈相传,却偏偏没有起名,做汤的师傅只得说这叫‘啥汤’。

皇帝问了等于白问,却以为这就是汤的名字,回到京城后,每每谈及此汤,就馋得不行,御膳房不知道有多少大师傅因为做不出这啥汤而被训斥。从此这‘啥汤’也就名扬天下,无人不知了。

所以说不喝啥汤,等于白来楚都一趟;而要喝纯正的啥汤,就只有到楚都先锋饭店。

一大早,云水村能动的车辆都动起来了,前面是周易的路虎牵头,后面跟着一队机动三轮电动三轮手扶拖拉机什么的,一路上惊起路人无数,交警看着都犯晕,走过来要罚款,周易早就准备好了,老人头所到之处,倒也畅通无阻。

村里老少爷们儿来了得有近两百口子,不光是大厅,连先锋饭店刚刚推出的雅间儿都被包圆了。服务员们着实惊诧忙碌了一阵,才在乡亲们的催促声中端来了早点,除了必不可少的啥汤外,还有炸的黄灿灿的八股油条、鲜香醉人的蟹黄包、和热呼呼香喷喷的鲜肉水煎包。

周易让饭店把带来的馒头给热了,一端上桌,扑鼻的麦香顿时把什么蟹黄包、水煎包的香气都压住了。服务员们固然是看得眼睛大睁,就连饭店经理都被惊动了,拉住周易的手一个劲儿地问这是谁的手艺,最后听乡亲们说是周易做的,经理就琢磨着想要进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