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 (第1/4页)

不解,自己心里却还是有些遗憾的。

不过转头想想这样也好,毕竟这‘不是馒头的馒头’是用来打那位京都贵女的脸蛋儿,让她吃不明白就是成功了,凭啥让她享受到‘三无境界’的美妙之处?对这种仗着家世显赫、有几分姿色,就真以为自己是当今公主、一令可动天下人的女傻子,周易是绝无好感的。

“呵呵,我蜗居在云水山,也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尤其这段时间在敬老院,不是跟老人们打打牌、下下棋什么的,就是研究厨道了。。。。。。”

周易开始忽悠:“这一份‘不是馒头的馒头’其实是我研究出的最新菜色,大家真的吃不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麽?”

“各种味道都有,谁能吃得出来?”

小花同志颇为回味地道:“嗯,按说这馒头应该是面粉做的,也有麦香;可偏偏口感又不一样,你就别卖关子了老三,快说。”

“主料中也有面粉,不过被我弄成接近面筋的东西,所以才能层次分明、兜住内中的汤料。。。。。。”

“面筋?”

唐宝和朱小花都算半个食家,闻言顿时有些疑惑。面筋是用面粉洗出来的没错,可谁都知道,面筋虽然有弹性,却最容易散开、不易成形。所以再高明的厨师,也不可能用面筋来做包子饺子,一般只会用它来配汤或者配菜。不过周易的神奇大家见识的多了,早就见怪不怪,所以也就没去追问。

“另外还有这馒头中的汤料,是我用猪鸡精肉、鱼唇羊尾、鲍皮翅尖等三十六种山珍海味。再加上七十二道蔬菜山菇等素菜,用心烹制了一天才成。成汤之后,用高汤活出面料,这样才能入味最深,等馒头初熟时,还要趁热用银针挑开馒头皮。分层灌入高汤。然后再用特殊的手法封口,最后才得出这道‘不是馒头的馒头’。又管饱、又有菜的特色,所以既是馒头、又不是馒头!”

周易侃侃而谈,却只是谈及了一些皮毛外相,并没有触及真正的核心秘密。其实这道‘不是馒头的馒头’虽然制作手法有独到之处,可光凭这些手法也无法达到‘百味随心’的境界,因为这种境界是唯心的,是一种道境。

一旦展开‘逍遥游’,进入厨道境界后。周易无论是手法、分味合味,都会进入一种仿佛禅定的神奇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味道被他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成为隐藏在馒头中的引子!食客在吃下馒头时,潜意识中最期待的味道一旦出现,立即就会诱发这些引子。品尝到自己‘最为期待’的美味,这就是‘百味随心’。

说起来似乎有些玄幻,其实在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现实的例子。比如臭豆腐,不爱吃的人避之不及,怎么闻都是臭的;可爱吃的人却会感觉香美无比。再比如乾隆皇帝找到的那个香妃,说是什么体有奇香,让这位十全老人为之沉迷。其实那就是一种特殊的狐臭,偏偏遇到乾隆这个爱吃‘臭豆腐’的,他就百闻不厌。还有古时文人爱莲,非要缠了裹脚布的女人几个月不洗脚。等到用脚汗浸透了鞋子,他们才用鞋子盛酒来喝,还美得不行,要为其作歌起赋。。。。。。这其实都属于‘百味随心’的初级阶段,叫做‘香臭随心’。

周易的百味随心则已经达到了调味用味的最高境界,所以朱小花他们才会吃出诸般味道,等到各人潜意识中对味道的追求得到了满足,这才发现了最主要的麦面香,形成一个完美的收官!

这样复杂的味道调和、下引、利用人类的潜意识追求、甚至是引导人脑对味道做出最为期待的判断,完全都是靠着周易一双妙手和入道的境界,可谓偷天之功。可想而知,等到古芸和她请来的那一票美食家吃到这‘不是馒头的馒头’,又该是何等热闹的场面了。

“听不太懂。。。。。。”

一众吃货听得面面相觑,最后却一齐点头:“不过好吃就行,再来一盘?”

“没有了。”

周易苦笑道:“你们当这馒头很容易做啊?就这一盘馒头差点没把我累吐血!这样,好酒好肉管够,馒头实在是只剩下一个了。。。。。。”

“我就知道老三最讲究,这剩下的一个,应该就是为我这个老大准备的?”

朱小花很是恬不知耻地道:“我肯定没猜错,对老三。”

“朱大哥,我真为你的智商捉急。。。。。。”

唐宝连连摇头叹息:“你也不想想,今天是什么日子?是我唐宝混入各位兄弟堆儿里的大日子!三哥这分明就是为我这个六弟留的,对三哥?我想好了,我要把这最后一个神奇无比的馒头带回京都,慢慢品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