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部分 (第1/4页)

军队,治理百姓,专门学习小人的下贱行当,认为是自己的才能,他担当主帅果真胜任吗?希望诸位审慎地计议一下吧。”闰六月,壬戌朔(初一),李师古去世。高沐与李公度隐秘其事,暂不公布李师古的死讯,暗中从密州迎接李师道,拥戴他担当节度副使。

'26'秋,七月,癸丑,高崇文破刘辟之众万人于玄武。甲午,诏:“凡西川继援之兵,悉取崇文处分。”

'26'秋季,七月,癸丑(疑误),高崇文在玄武打败刘辟的部众一万人。甲午(初三),宪宗颁诏:“凡是在西川相继增援的军队,一概听从高崇文的指挥。”

'27'壬寅,葬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于丰陵,庙号顺宗。

'27'壬寅(十一日),宪宗将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安葬在丰陵,庙号顺宗。

'28'八月,壬戌,以妃郭氏为贵妃。

28'八月,壬戌(初二),宪宗册立皇妃郭氏为贵妃。

'29'丁卯,立皇子宁为邓王,宽为澧王,宥为遂王,察为深王,寰为洋王,寮为绛王,审为建王。

'29'丁卯(初七),宪宗册立皇子李宁为邓王,李宽为澧王,李宥为遂王,李察为深王,李寰为洋王,李寮为绛王,李审为建王。

'30'李师道总军务,久之,朝命未至。师道谋于将佐,或请出兵掠四境;高沐固止之,请输两税,申官吏,行盐法,遣使相继奉表诣京师。杜黄裳

请乘其未定而分之;上以刘辟未平,己巳,以师道为平卢留后、知郓州事。

'30'李师道总揽军中事务后,过了许久,朝廷的任命还没有到来。李师道与将佐们商讨对策,有人请求往四邻的边境上派兵虏掠,高沐坚决制止了这一企图,请李师道向朝廷缴纳两税,申报所任用的官吏,实行食盐法,派遣使者接连不断地前往京城进献表章。杜黄裳请求趁着李师道没有安定来的时机,将平卢分而治之。宪宗因刘辟尚未平定,己巳(初九),任命李师道为平卢留后、知郓州事。

'31'堂后主书滑涣久在中书,与知枢密刘光琦相结,宰相议事有与光琦异者,令涣达意,常得所欲,杜佑、郑等皆低意善视之。郑余庆与诸相议事,涣从旁指陈是非,余庆怒叱之;未几,罢相。四方赂遗无虚日,中书舍人李吉甫言其专恣,请去之。上命宰相阖中书四门搜掩,尽得其奸状,九月,辛丑,贬涣雷州司户,寻赐死;籍没,家财凡数千万。

'31'堂后主书滑涣长期在中书省任职,与知枢密刘光琦相互交结,凡是宰相计议的事情与刘光琦发生分歧时,刘光琦便让滑涣传达自己的意图,经常能够满足自己的愿望。杜佑、郑等人都低声下气,用友好的态度对待他。郑余庆与各位宰相计议事情时,滑涣在旁边指点评说诸相意见的曲直短长,郑余庆怒气冲冲地喝斥了他,没过多久,郑余庆便被罢免了宰相的职务。各地向滑涣贿赂财物,没有停闲的时日。中书舍人李吉甫进言说滑涣肆意专权,请求除去他。宪宗命令宰相将中书省四面的门户关闭起来,进行突然搜查,取得了滑涣肆行邪恶的全部罪状。九月,辛丑(十一日),宪宗将滑涣贬为雷州司户,不久便赐他自裁,没收他家的财产计有数千万之多。

'32'壬寅,高崇文又败刘辟之众于鹿头关;严秦败刘辟之众于神泉。河东将阿跌光颜将兵会高崇文于行营,愆期一日,惧诛,欲深入自赎,军于鹿头之西,断其粮道,城中忧惧。于是辟、绵江栅将李文悦、鹿头守将仇良辅皆以城降于崇文;获辟婿苏强,士卒降者万计。崇文遂长驱直指成都,所向崩溃,军不留行;辛亥,克成都。刘辟、卢文若帅数十骑西奔吐蕃,崇文使高霞寓等追之,及于羊灌田;辟赴江不死,擒之。文若先杀妻子,乃系石自沈。崇文入成都,屯于通衢,休息士卒,市肆不惊,珍货山积,秋豪不犯,槛刘辟送京师。斩辟大将邢、馆驿巡官沈衍,余无所问。军府事无巨细,命一遵韦南康故事,从容指,一境皆平。

'32'壬寅(十二日),高崇文再次在鹿头关打败刘辟的部众,严秦在神泉也打败了刘辟的部众。河东将领阿跌光颜带领兵马与高崇文在行营会合,耽误了一天时间,因害怕高崇文杀他,打算深入前敌,赎回自己的过失,在鹿头关西面驻扎下来,继绝了刘辟的运粮通道,使鹿头关内将士忧愁恐惧。于是,刘辟的绵江栅守将李文悦、鹿头关守将仇良辅都率城向高崇文投降,还捉获了刘辟的女婿苏强,投降的士兵数以万计。于是,高崇文迅速地直逼成都,所到之处,无不崩溃,军队在行进中从未受阻。辛亥(二十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