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3部分 (第1/4页)

'8'八月,白敏中奏南山党项亦请降。时用兵岁久,国用颇乏,诏并赦南山党项,使之安业。

'8'八月、白敏中奏告朝廷称南山党项请求投降唐朝。当时用兵的时间已经很久,国家各项用度的费用相当困乏,唐宣宗颁下诏书,命令对南山党项部族一并赦免,使他们能安居乐业。

'9'冬,十月,乙卯,中书门下奏,“今边事已息,而州府诸寺尚未毕功,望且令成之。其大县远于州府者,听置一寺,其乡村毋得更置佛舍。”从之。

'9'冬季,十月,乙卯(十七日),中书门下政事堂向唐宣宗上奏:“如今边境上的事已经平息,而地方州府所要修复的诸寺庙还没有完工,希望这时下令让州府完成此项工程。如果大县离州府较远者,可以建置一座寺庙,而乡村就不得再建置佛舍了。”唐宣宗表示同意。

'10'戊辰,以户部侍郎魏同平章事,仍判户部。时上春秋已高,未立太子,群臣莫敢言。入谢,因言:“今海内无事,惟未建储副,使正人辅导,臣窍以为忧。”且泣。时人重之。

'10'戊辰(三十日),唐宣宗任命户部侍郎魏为同平章事,仍然负责户部事务。当时唐宣宗年事已高,还未立皇太子,群臣没有谁敢提这件事。魏入朝向宣宗谢恩,趁机上言:“现在海内已经无事,只是至今还没有建立储君,使正人君子加以辅导,我心里对此深感忧虑。”说着就流下眼泪。当时人对魏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而特别敬重。

'11'蓬、果群盗依阻鸡山,寇掠三川;以果州刺史王贽弘充三川行营都知兵马使以讨之。

'11'逢州、果州的群盗以鸡山为根据地,侵扰掠夺东川、西川、山南西道等三川地区;唐宣宗任命果州刺史王贽弘充当三川行营都知兵马使进行讨伐。

'12'制以党项既平,罢白敏中都统,但以司空、平章事充宁节度使。

'12'唐宣宗颁下制书,以党项的叛乱既已平定,罢除白敏中的招讨党项行营都统的职务,只以司空、平章事的名义充任宁节度使。

'13'张义潮发兵略定其旁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遣其兄义泽奉十一州图籍入见,于是河、湟之地尽入于唐。十一月,置归义军于沙州,以义潮为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又以义潮判官曹义金为归义军长史。

'13'张义潮调发军队大致平定沙州近旁的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之地,派遣他的兄长张义泽奉十一州地图名籍入朝见唐宣宗,于是河、湟之地全部归入唐朝版图。十一月,唐宣宗置归义军于沙州,任命张义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又任命张义潮的判官曹义金为归义军长史。

'14'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崔龟从同平章事,充宣武节度使。

'14'唐宣宗任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崔龟从为同平章事衔,充任宣武节度使。

'15'右羽林统军张直方坐出猎累日不还宿卫,贬左骁卫将军。

'15'右羽林统军张直方因为外出游猎,数日不回来宿卫宫城,玩忽职守,被贬为左骁卫将军。

六年(壬申、852)

六年(壬申,公元852年)

'1'春,二月,王贽弘讨鸡山贼,平之。

'1'春季,二月,王贽弘讨伐鸡山盗贼,将贼寇平定。

是时,山南西道节度使封敖奏巴南妖贼言辞悖慢,上怒甚。崔铉曰:“此皆陛下赤子,迫于饥寒,盗弄陛下兵于谷间,不足辱大军,但遣一使者可平矣。”乃遣京兆少尹刘潼诣果州招谕之。潼上言请不发兵攻讨,且曰:“今以日月之明烛愚迷之众,使之稽颡归命,其势甚易。所虑者,武臣耻不战之功,议者责欲速之效耳。”潼至山中,盗弯弓待之,潼屏左右直前曰:“我面受诏赦汝罪,使汝复为平人。闻汝木弓射二百步,今我去汝十步,汝真欲反者,可射我!”贼皆投弓列拜,请降。潼归馆,而王贽弘与中使似先义逸引兵已至山下,竟击灭之。

这时,山南西道节度使封敖向唐宣宗上奏,称巴南的妖贼出言不逊,言辞傲慢,唐宣宗怒气冲天。崔铉说:“这些人都是陛下的赤子,由于饥寒交迫,于谷之间抢夺并戏弄您的军队,其实并不足以辱没您强大的军队,只要派遣一个使者就可以平定他们。”于是派遣京兆少尹刘潼到果州去招抚劝谕。刘潼向唐宣宗上言,请求不要调发军队去攻讨,并且说:“今天我用太阳和月亮的光明去照亮那群愚昧迷惑之众的心,让他们向您叩头归命,做到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