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9部分 (第1/4页)

昭义节度使张从恩,因为地近怀、洛二州,想向契丹朝觐,派使者先去和刘知远商量。刘知远说:“我们以一隅之地,怎么敢与偌大的天下抗争!您可先行一步,我当随后就去。”张从恩信以为真。判官高防劝谏道:“您身为晋室的懿亲,切不可轻易地改变为臣的气节。”张从恩不听从。左骁卫大将军王守恩和张从恩是亲家,当时在上党,张从恩命节度副使赵行迁主持留后事务,发公文派王守恩代理巡检使,与高防共同辅佐赵行迁。王守恩是王建立的儿子。

'13'荆南节度使高从诲遣使入贡于契丹,契丹遣使以马赐之。从诲亦遣使诣河东劝进。

'13'荆南节度使高从诲派使者向契丹进贡,契丹派使者赐给他马匹。高从诲也派使者到河东,劝刘知远登皇帝位。

'14'唐主立齐王景遂为皇太弟。徙燕王景达为齐王,领诸道兵马元帅;徙南昌王弘冀为燕王,为之副。

'14'南唐主立齐王李景遂为皇太弟;又改封燕王李景达为齐王,领诸道兵马元帅;改封南昌王李弘冀为燕王,为副元帅。

景遂尝与宫僚燕集,赞善大夫元城张易有所规谏,景遂方与客传玩玉杯,弗之顾。易怒曰:“殿下重宝而轻士。”取玉杯抵地碎之,从皆失色;景遂敛容谢之,待易益厚。

李景遂和宫中僚属聚会,赞善大夫元城人张易有所劝谏,而李景遂正和客人们传看赏玩玉杯,不回头理他。张易愤怒地说:“殿下看重宝物而轻视士人!”抓过玉杯来摔在地上砸碎了,众人都大惊失色。而李景遂收起笑容向张易道歉,从此对张易更加重视了。

景达性刚直,唐主与宗室近臣饮,冯延己、延鲁、魏岑、陈觉辈,极倾谄之态,或乘酒喧笑;景达屡诃责之,复极言谏唐主,以不宜亲近佞臣。延己以二弟立非己意,欲以虚言德之;尝宴东宫,阳醉,抚景达背曰:“尔不可忘我!”景达大怒,拂衣入禁中白唐主,请斩之;唐主谕解,乃止。张易谓景达曰:“群小交构,祸福所系。殿下力未能去,数面折之,使彼惧而为备,何所不至!”自是每游宴,景达多辞疾不预。

李景达生性刚直。南唐主常和宗室近臣饮酒,冯延己、冯延鲁、魏岑、陈觉等人在此时竭尽谄媚丑态,有时借酒喧哗大笑。李景达多次大声斥责他们,又反复劝谏南唐主,不应亲近那些奸佞之臣。冯延己因两个皇弟的封立并不出于自己的意思,就想用空话来表示自己对他们有恩德;一次在东宫饮宴时,他装作酒醉,抚着李景达的后背说:“你不能忘了我!”李景达大怒,一甩袖子进入宫中,禀报南唐主,请求杀掉冯延己;唐主百般劝解,才算罢了。张易对李景达说:“朝中这群屑小之徒盘根错节,实在关系到生死福祸。殿下全力也未能除去他们,多次面争廷折,使他们害怕并作好防范,什么事干不出来!”从此每次游乐宴会,李景达多借口身体不适而不参加。

唐主遣使贺契丹灭晋,且请诣长安修复诸陵;契丹不许,而遣使报之。

南唐主派使臣去祝贺契丹攻灭后晋,并请契丹允许他去长安修复陵墓。契丹不允许,并派使者回复此事。

晋密州刺史皇甫晖,棣州刺史王建,皆避契丹,帅众奔唐;准北贼帅多请命于唐。唐虞部员外郎韩熙载上疏,以为:“陛下恢复祖业,今也其时。若虏主北归,中原有主,则未易图也。”时方连兵福州,未暇北顾;唐人皆以为恨,唐主亦悔之。

后晋密州刺史皇甫晖、棣州刺史王建,都躲避契丹而率众投奔南唐;淮北一带的贼帅也多请求归附,听命于南唐。南唐虞部员外郎韩熙载上疏道:“陛下要恢复祖先大业,现在是时候了!如果胡虏之主北上回国,而中原有了新主,那就不容易对付了。”当时南唐正在福州集结军队,没有机会顾及北方。南唐人都以此为恨事,后唐主也很后悔痛失良机。

'15'契丹主召晋百官悉集于庭,问曰:“吾国广大,方数万里,有君长二十七人;今中国之俗异于吾国,吾欲择一人君之,如何?”皆曰:“天无二日。夷、夏之心,皆愿推戴皇帝。”如是者再。契丹主乃曰:“汝曹既欲君我,今兹所行,何事为先?”对曰:“王者初有天下,应大赦。”二月,丁巳朔,契丹主服通天冠、绛纱袍,登正殿,设乐悬、仪卫于庭。百官朝贺,华人皆法服,胡人仍胡服,立于文武班中间。下制称大辽会同十年,大赦。仍云:“自今节度使、刺史,毋得置牙兵,市战马。”

'15'契丹主召集后晋的全部文武百官在庭中,问他们:“我国土辽阔广大,方圆数万里,有君长二十七人;而中原的习俗和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