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部分 (第1/4页)

初,大司马疑中书郎陆机为赵王伦撰禅诏,收,欲杀之;大将军颖为之辩理,得免死,因表为平原内史,以其弟云为清河内史。机友人顾荣及广陵戴渊,以中国多难,劝机还吴;机以受颖全济之恩。且谓颖有时望,可与立功,遂留不去。

当初,大司马司马怀疑中书郎陆机为赵王司马伦撰写惠帝禅让帝位的诏书而拘捕了他,打算处死。大将军司马颖为陆机辩护说理,陆机得以免除死罪,司马颖又表奏陆机为平原内史,陆机的弟弟陆云为清河内史。陆机的朋友顾荣和广陵大戴渊,因为中原多灾多难,就劝陆机回到吴地。陆机因为受了司马颖保全济助的恩德,再说司马颖当时深孚众望,以为可以为他作事立功,于是就留下没有离去。

'13'秋,七月,复封常山王又为长沙王,迁开府、骠骑将军。

'13'秋季,七月,朝廷又封常山王司马为长沙王,升为有开置府署资格的骠骑将军。

'14'东莱王蕤,凶暴使酒,数陵侮大司马,又从求开府不得而怨之,密表专权,与左卫将军王舆谋废。事觉,八月,诏废蕤为庶人,诛舆三族,徒蕤于上庸,上庸内史陈钟、承旨潜杀之。

'14'东莱王司马蕤,凶暴酗酒,多次欺陵侮辱大司马司马。又向司马请求开府没有如愿而怨恨他,秘密表奏司马专擅权力,与左卫将军王舆密谋废黜司马。事情被发现。八月,诏令把司马蕤废黜为平民,诛杀王舆三族,发配司马蕤到上庸,上庸内史陈钟秉承司马的旨意把司马蕤秘密处死。

'15'赦天下。

'15'大赦天下。

'16'东武公澹坐不孝徒辽东。九月,征其弟东安王繇复旧爵,拜尚书左仆射。繇举东平王为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

'16'东武公司马澹因为不孝之罪被发配辽东。九月,征召他的弟弟东安王司马繇,恢复旧的爵位,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司马繇举荐东平王司马为都督徐州诸军事,镇守下邳。

'17'初,朝廷符下秦、雍州,使召还流民入蜀者,又遣御史冯该、张昌督之。李特兄辅自略阳至蜀,言中国方乱,不足复还。特然之。累遣天水阎式诣罗尚求权停至秋,又纳赂于尚及冯该;尚、该许之。朝廷论讨赵功,拜特宣威将军,弟流奋武将军,皆封侯。玺书下益州,条列六郡流民与特同讨者,将加封赏。广汉太守辛冉欲以灭为己功,寝朝命,不以实上;众咸怨之。

'17'当初,朝廷下令秦州、雍州,让召回流入蜀地的流民,又派遣御史冯该、张昌监督执行。李特的哥哥李辅从略阳到蜀,说中原刚发生过变乱,不必回去。李特同意这个主张,多次让天水人阎式拜访益州刺史罗尚,请求通融暂且停留到秋天,又贿赂罗尚和冯该,罗尚、冯该同意了李特的请求。朝廷讨论讨伐赵的功劳,任命保李特为宣威将军,弟李流为奋武将军,都封为侯。朝廷文书下达益州,让开列同李特一起讨伐赵的六郡流民名单,准备赐以奖赏。广汉太守辛冉想把消灭赵贪为己功,不执行朝廷旨意,不如实上报,大家都怨恨他。

罗尚遣从事督遣流民,限七月上道。时流民布在梁、益,为人佣力,闻州郡逼遣,人人愁怨,不知所为;且水潦方盛,年谷未登,无以为行资。特复遣阎式诣尚,求停至冬;辛冉及犍为太守李以为不可。尚举别驾杜秀才,式为说逼移利害,亦欲宽流民一年;尚用冉、之谋,不从;乃致秀才板,出还家。冉性贪暴,欲杀流民首领,取其资货,乃与白尚,言:“流民前因赵之乱,多所剽掠,宜因移设关以夺取之。”尚移书梓潼太守张演,于诸要施关,搜索宝货。

罗尚派从事去监督遣送流民,限令七月上路,当时流民分布在梁州、益州地区,为人当佣工,听说州郡逼迫遣返,人人忧愁怨恨,不知所措,加上雨水很多,当年的粮谷还没有收打、没有东西用作路费。李特又派阎式拜访罗尚,请求暂缓到冬天。辛冉和犍为太守李认为不能延缓。罗尚荐举别驾杜为秀才,阎式为杜陈说逼迫迁移的利害关系,杜也想对流民宽限一年。而罗尚却采用了辛冉、李的建议,没有听从。杜就送还秀才板,回家了。辛冉性情贪婪凶暴,打算杀掉流民的首领,掠取流民的财产,就和李告诉罗尚说:“流民以前趁赵叛乱,剽窃抢惊了很多财物,应当下发公文设置关卡收取这些财物。”罗尚下文给梓潼太守张演,在各路口要地设置关卡,搜索财宝。

特数为流民请留,流民皆感而恃之,多相帅归特。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以处流民,移辛冉求自宽。冉大怒,遣人分榜通衢,购蓦特兄弟,许以重赏。特见之,悉取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