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部分 (第1/4页)

'10'辛酉(十一日),北魏的丞相高欢亲自追赶孝武帝要迎他回来。戊辰(十八日),清河王元传下诏书大赦天下。高欢到了弘农,九月,癸已(十三日),他派了行台仆射元子思带领侍官迎接孝武帝;己酉(二十九日),攻打潼关并拿下了它,捉住了毛鸿宾,部队进驻在华阴长城,龙门都督薛崇礼率领全城军民投降了高欢。

贺拔胜使长史元颖行荆州事,守南阳,自帅所部西赴关中。至淅阳,闻欢已屯华阴,欲还,行台左丞崔谦曰:“今帝室颠覆,主上蒙尘,公宜倍道兼行,朝于行在,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戮力,唱举大义,天下孰不望风响应!今舍此而退,恐人人解体,一失事机,后悔何及!”胜不能用,遂还。

贺拔胜派长史元颖兼管荆州事务,守卫南阳,自己率领所属部队向西赶赴关中地区。他到了淅阳郡,听说高欢的军队已经驻扎在华阴,就准备回去,行台左丞崔谦对他说道:“如今皇室遭到颠覆,皇上流亡在外蒙受风尘,您应该日夜兼行,到皇上所在的地方进行朝拜,然后再和宇文行台一道同心协力,弘扬正义,天下的人有谁不望风而响应呢?现在您舍弃这义举而退却,恐怕人人都会离散而去,一旦失去了这样的好时机,就后悔莫及!”贺拔胜不采纳崔谦的意见而回去了。

欢退屯河东,使行台长史薛瑜守潼关,大都督库狄温守封陵,筑城于蒲津西岸,以薛绍宗为华州刺史,使守之,以高敖曹行豫州事。

高欢退到河东地区驻扎下来,派遣行台长史薛瑜镇守潼关,大都督库狄温镇守封陵,并在蒲津的西岸建筑一座新城,让薛绍宗出任华州刺史,守卫新城,又叫高敖曹兼管豫州的事务。

欢自发晋阳,至是凡四十启,魏主皆不报。欢乃东还,遣行台侯景等引兵向荆州,荆州民邓诞等执元颖以应景。贺拔胜至,景逆击之,胜兵败,帅数百骑来奔。

高欢从离开晋阳到这个时候,一共递交了四十份奏折,孝武帝都不作答复崐。高欢就往东返回,他派遣行台侯景等人带领兵马开往荆州,荆州的百姓邓诞等人捉住了元颖来策应侯景。贺拔胜也赶到了,侯景进行迎击,贺拔胜的兵马被打败,只好带领几百名骑兵来投奔南梁。

'11'魏主之在洛阳也,密遣内都督河南赵刚召东荆州刺史冯景昭帅兵入援,兵未及发,魏主西入关。景昭集府中文武议所从,司马冯道和请据州待北方处分。刚曰:“公宜勒兵赴行在所。”久之,更无言者。刚抽刀投地曰:“公若欲为忠臣,请斩道和;如欲从贼,可速见杀!”景昭感悟,即帅众赴关中。侯景引兵逼穰城,东荆州民杨祖欢等起兵,以其众邀景昭于路,景昭战败,刚没蛮中。

'11'北魏孝武帝在洛阳的时候,曾秘密派遣内都督河南人赵刚召东荆州刺史冯景昭率领部队到洛阳援助,冯景昭的兵马还没来得及出发,孝武帝就向西流亡进入关中地区。冯景昭召集府中的文武官员一同商议应该跟随哪一方,司马冯道和请求冯景昭据守东荆州,然后等待北方高欢作出处理。赵刚却对冯景昭说道:“您应该带领人马赶赴皇上所在的地方。”等了很久,再也没有一个人说话。赵刚将腰刀抽出来扔在地上对冯景昭说道:“您要是想做忠臣的话,请杀掉冯道和;如果想要跟随高欢这个奸贼的话,就可以马上杀掉我。”冯景昭被赵刚的话感动,觉悟过来,立即统率大队人马赶赴关中地区。侯景带领部队逼近穰城,东荆州的百姓杨祖欢等人拉起了武装,在路上阻挡冯景昭,冯景昭吃了败仗,赵刚逃入本州蛮人地区。

冬,十月,丞相欢至洛阳,又遣僧道荣奉表于孝武帝曰:“陛下若远赐一制,许还京洛,臣当帅勒文武,式清宫禁。若返正无日,则七庙不可无主,万国须有所归,臣宁负陛下,不负社稷。”帝亦不答。欢乃集百官耆老,议所立,时清河王出入已称警跸,欢丑之,乃托以“孝昌以来,昭穆失序,永安以孝文为伯考,永熙迁孝明于夹室,业丧祚短,职此之由。”遂立清河王世子善见为帝,谓曰:“欲立王,不如立王之子。”不自安,轻骑南走,欢追还之。丙寅,孝静帝即位于城东北,时年十一,大赦,改元天平。

冬季,十月,丞相高欢到达洛阳,又派遣僧人道荣将一份奏折交给孝武帝,里面说道:“陛下如果在远方恩赐给我们一份诏书,答应返回京城洛阳,我将率领、约束文武百官,清扫干净您居住的宫殿,恭侯您的归来。如果您不定下一个返回的日子,那么七庙就不能没有主人,天下邦国必须有所归附。届时,我宁可辜负陛下,也不辜负国家。”孝武帝对此也不作答复。高欢就召集文武百官和元老,商议立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