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部分 (第1/4页)

齐州行参军章武人王伽,押送判流刑的犯人李参等七十余人到京师,走到荥阳,王伽可怜犯人们辛苦,把他们都叫来说:“你们这些人犯了国法,身受枷锁之苦,固然是你们应得的惩处,但是使押送你们的人辛苦,你们心里不惭愧吗?”李参等人都谢罪。于是王伽把他们身上的枷锁都解下,遣散押送犯人的兵卒,与李参等人约好:“某日应当到达京师,如果不能如期到达,我只好代你们受死。”说完就离开犯人们走了。犯人们感动欣悦,如期到达京师,没有一个人背约逃走。文帝听到此事感到惊奇,就召见王伽谈话,不断地称赞他。于是犯人们都被召见,并命令他们带着妻子儿女一起进宫,在殿堂赐宴并赦免了他们。文帝因此下诏说:“凡世上之人,都有灵悟 的禀性,都懂得善恶,明晓是非。如果以至诚之心关怀他们,明加劝导,那么恶俗必定改变,人都会变得善良。以前因为海内动乱流离,德教废驰湮没,官吏没有慈爱之心,百姓存有奸诈之意。朕想遵循先圣的办法,用德来感化子民。王伽非常理解朕的用意,诚心诚意地加以宣传教化;李参等人感化醒悟,自己赴往司法机关。这说明四海之内的百姓并不难以教化。要是让官吏都成为王伽一类的人物。庶民都向李参等人学习,不用刑律的日子就不会远了!”于是提拔王伽为雍县令。

'9'太史令袁充表称:“隋兴已后,昼日渐长,开皇元年,冬至之景长一丈二尺七寸二分;自尔渐短,至十七年,短于旧三寸七分。日去极近则景短而日长,去极远则景长而日短;行内道则去极近,行外道则去极远。谨按《元命包》曰:‘日月出内道,璇玑得其常。’《京房别》对曰:‘太平,日行上道;升平,行次道;霸代,行下道。’伏惟大隋启运,上感乾元,景短日长,振古希有。”上临朝,谓百官曰:“景长之庆,天之也。今太子新立,当须改元,宜取日长之意以为年号。”是后百工作役,并加程课,以日长故也。丁匠苦之。

'9'太史令袁充上表称:“隋朝兴起之后,白昼渐渐变长,开皇元年冬至那天的影长是一丈二尺七寸二分。从那以后渐渐缩短。到开皇十七年,比过去短了三寸七分。太阳离北极近则日影就短,白昼就长;离北极远则日影就长,白昼就短。太阳在黄道之北运行时就离北极星近,在黄道之南运行时就离北极崐星远。据纬书《春秋元命包》记载:‘明在黄道之北运行,季节则正常。’《京房别对》记载:‘太平之时,太阳在黄道之北运行;盛世之时,在黄道运行;乱世之时,在黄道之南运行。’因为大隋启动了天运,感应了上天,所以日影缩短,白昼变长,这是自古少有的。”文帝上朝对百官说:“影短日长的福庆是上天的护。现在刚立太子,应当改年号,最好取日长之意作为年号。”此后工匠们服役,都增加了工作量,是因为白昼延长的缘故。壮丁工匠们都苦于白昼延长。

仁寿元年(辛酉、601)

仁寿元年(辛酉,公元601年)

'1'春,正月,乙酉朔,赦天下,改元。

'1'春季,正月,乙酉朔(初一),大赦天下,改年号。

'2'以尚书右仆射杨素为左仆射,纳言苏威为右仆射。

'2'任命尚书右仆射杨素为左仆射,纳言苏威为右仆射。

'3'丁酉,徙河南王昭为晋王。

'3'丁酉(十三日),改封河南王杨昭为晋王。

'4'突厥步迦可汗犯塞,败代州总管韩弘于恒安。

'4'突厥的步迦可汗率兵侵犯边塞,在恒安击败代州总管韩弘。

'5'以晋王昭为内史令。

'5'任命晋王杨昭为内史令。

'6'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6'二月,乙卯朔(初一),出现日食。

'7'夏,五月,己丑,突厥男女九万口来降。

'7'夏季,五月,己丑(初七),有突厥男女九万人来归附。

'8'六月,乙卯,遣十六使巡省风俗。

'8'六月,乙卯(初三),文帝派遣十六名使者到各地巡视风俗。

'9'乙丑,诏以天下学校生徒多而不精,唯简留国子学生七十人,太学、四门及州县学并废。殿内将军河间刘炫上表切谏;不听。秋,七月,改国子学为太学。

'9'乙丑(十三日),文帝颁诏,认为天下学校的学生多而不精,经过选拔,只留国子监的学生七十人,太学、四门及各州、县的学校一并停办。殿内将军河间人刘炫呈上奏表恳切劝说,文帝不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