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部分 (第1/4页)

么在城的坚固不坚固呢?而今,天下还没有太平,正需要人力,大兴土木的事,我不想去做。萧何的话并不正确。”拓跋焘常常把财物看做是军队和国家的基础,不可以轻意浪费。至于赏赐,也都赏给为国死难将士的遗属或有功之家,皇亲国戚以及倍受恩宠的人和显贵达官很少有人无缘无故得到赏赐。他选任将领出征,亲自指挥谋划,面授机宜,凡是违背他旨意的人,大多失败。他知人善任,有时在士卒中选拔将领,只看重并使用他的才干,不在乎他的出身。拓跋焘观察敏锐,部下没有什么隐情能逃出他的眼睛。他赏赐不论贫贱,惩罚不避权贵,赏罚分明,既使是他平时最宠爱的人,也绝不纵容包庇。他常说:“国家的法律,是我与天下臣民应共同遵守的,怎么敢轻视呢。”然而,拓跋焘却生性残忍,杀人从不手软,但是杀人之后,又常常后悔。

'22'九月,丁酉,安定民举城降魏。

'22'九月,丁酉(二十六日),夏国所属的安定城居民献出城池,投降北魏。

'23'氐王杨玄遣将军苻白作围秦梁州刺史出连辅政于赤水;城中粮尽,民执辅政以降。辅政至骆谷,逃还。冬,十月,秦以骁骑将军吴汉为平南将军、梁州刺史,镇南。

'23'氐王杨玄派遣将军苻白作,在赤水围攻西秦梁州刺史出连辅政。赤水城中粮草断绝,百姓生擒出连辅政,开城门投降。出连辅政在被押送途中,走到骆谷,逃回西秦。冬季,十月,西秦王乞伏炽磐任命骁骑将军吴汉为平南将军和梁州刺史,驻守南。

'24'十一月,魏主遣军司马公孙轨兼大鸿胪,持节策,拜杨玄为都督荆·梁等四州诸军事、梁州刺史、南秦王。及境,玄不出迎;轨责让之,欲奉策以还,玄惧而郊迎。魏主善之,以轨为尚书。轨,表之子也。

'24'十一月,北魏国主拓跋焘派遣军司马公孙轨兼任大鸿胪,持节策,任命氐王杨玄为都督荆、梁等四州诸军事和梁州刺史,封南秦王。公孙轨一行抵达杨玄辖境之后,杨玄却不出来迎接,公孙轨斥责他,并打算奉诏书回去。杨玄才感到恐惧,亲自赶到效外迎接。拓跋焘认为公孙轨处理得当,提升公孙轨为尚书。公孙轨是公孙表的儿子。

'25'十二月,秦梁州刺史吴汉为群羌所攻,帅户二千还于罕。

'25'十二月,西秦梁州刺史吴汉遭到羌族各部落的攻击,率领二千户部属返回罕。

'26'魏主行如中山;癸卯,还平城。

'26'北魏国主拓跋焘出巡,前往中山;癸卯(初四),返回平城。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一卷

宋纪三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元嘉五年(戊辰、428)

宋纪三 宋文帝元嘉五年(戊辰,公元428年)

'1'春,正月,辛未,魏京兆王黎卒。

'1'春季,正月,辛未(初二),北魏京兆王拓跋黎去世。

'2'荆州刺史、彭城王义康,性聪察,在州职事修治。左光禄大夫范泰谓司徒王弘曰:“天下事重,权要难居。卿兄弟盛满,当深存降挹。彭城王,帝之次弟,宜征还入朝,共参朝政。”弘纳其言。时大旱、疾疫,弘上表引咎逊位,帝不许。

'2'刘宋荆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生性聪明,详察下情,他在荆州,凡是职权范围内的事都办得很好。刘宋左光禄大夫范泰对司徒王弘说:“国家大事,责任很重,权要的地位,也很难久居。你们兄弟的权力和地位,已经达到了顶峰,应该深深地想到要谦虚谨慎。彭城王刘义康是皇上的二弟,最好征召他回京,共同参与处理朝廷大事。”王弘接受了范泰的劝告。当时,刘宋境内正遭受严重的旱灾,瘟疫流行,王弘上疏引咎自责,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宋文帝刘义隆没有批准。

'3'秦商州刺史领浇河太守姚浚叛,降河西,秦王炽磐以尚书焦嵩代浚,帅骑三千讨之。二月,嵩为吐谷浑元绪所执。

'3'西秦国商州刺史兼浇河太守姚浚反叛,投降了北凉。西秦王乞伏炽磐任命尚书焦嵩任商州刺史兼浇河太守,并率领三千人讨伐姚浚。二月,焦嵩被吐谷浑汗国酋长慕容元绪擒获。

'4'魏改元神。

'4'北魏改年号为神。

'5'魏平北将军尉眷攻夏主于上,夏主退屯平凉。奚斤进军安定,与丘堆、娥清军合。斤马多疫死,士卒乏粮,乃深垒自固。遣丘堆督租于民间,士卒暴掠,不设儆备,夏主袭之,堆兵败,以数百骑还城。夏主乘胜,日来城下钞掠,不得刍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