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部分 (第1/4页)

'32'北周行军元帅梁睿统率步、骑兵二十万讨伐王谦,王谦分别命令众将占据战略要地,以抵御朝廷军队,梁睿率军奋勇出击,多次打败王谦军队,蜀地人大为惊骇。王谦派遣部将达奚、高阿那肱、乙弗虔等人率军十万攻打利崐州,筑坝拦嘉陵江水以灌利州城。城中守军士卒不过两千,总管昌黎人豆卢率军日夜拒守,相持达四十天,还时常出奇兵袭击达奚等人的军队,并取得胜利。正当此时,梁睿率军赶到,达奚等人率军逃走。于是梁睿率军从剑阁入川,进逼成都。王谦命令达奚、乙弗虔守城,自己亲率精兵五万,背城摆开阵势。梁睿纵兵攻打,王谦战败,将要入城,达奚、乙弗虔举城投降。王谦带领部下三十名骑兵逃往新都,被新都县令王宝抓获。戊寅(二十六日),梁睿将王谦和高阿那肱斩首,剑南全部平定。

'33'十一月,甲辰,周达奚儒破杨永安,沙州平。

'33'十一月,甲辰(二十二日),北周大将军达奚儒率军击败氐帅杨永安,平定了沙州。

'34'丁未,周郧襄公韦孝宽卒。孝宽久在边境,屡抗强敌;所经略布置,人初莫之解,见其成事,方乃惊服。虽在军中,笃意文史;敦睦宗族,所得俸禄,不入私室。人以此称之。

'34'丁未(二十五日),北周郧襄公韦孝宽去世。韦孝宽曾长期镇守边疆,多次抗击强敌;对于他的筹划部署,人们一开始都难以理解,待后来他获得胜利,人们才惊奇和钦佩。韦孝宽虽然戒马一生,但专心于文史;又与宗族和睦,自己所得俸禄,从不独自占有。人们因此而称赞他。

'35'十二月,庚辰,河东康简王叔献卒。

'35'十二月,庚辰(疑误),南陈河东康简王陈叔献去世。

'36'癸亥,周诏诸改姓者,宜悉复旧。

'36'癸亥(十二日),北周静帝下诏令在西魏时改姓鲜卑姓氏的人,都应恢复原来的姓氏。

'37'甲子,周以大丞相坚为相国,总百揆,去都督中外、大冢宰之号,进爵为王,以安陆等二十郡为随国,赞拜不名,备九锡之礼;坚受王爵、十郡而已。

'37'甲子(十三日),北周朝廷任命大丞相杨坚为相国,统辖百官总理国家政事;免去他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冢宰的称号;进爵位为王,以安陆等二十郡作为随王国;特许他在朝见天子时不称名,又赐他享有九锡仪礼。杨坚只接受了随王爵位和十郡的封地。

辛未,杀代王达、腾闻王及其子。

辛未(二十日),北周诛杀了代王宇文达、腾闻王宇文和他们的儿子。

壬申,以小冢宰元孝规为大司徒。

壬申(二十一日),北周朝廷任命小冢宰元孝规为大司徒。

'38'是岁,周境内有州二百一十一,郡五百八。

'38'这一年,北周境内有州二百一十一个,郡五百零八个。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五卷

陈纪九 高宗宣皇帝下之下太建十三年(辛丑、581)

陈纪九 陈宣帝太建十三年(辛丑,公元581年)

'1'春,正月,壬午,以晋安王伯恭为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袁宪为右仆射。宪,枢之弟也。

'1'春季,正月,壬午(初一),陈朝任命晋安王陈伯恭为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袁宪为尚书右仆射。袁宪是袁枢的弟弟。

'2'周改元大定。

'2'北周静帝改年号为大定。

'3'二月,甲寅,隋王始受相国、百揆、九锡,建台置官。丙辰,诏进王妃独孤氏为王后,世子勇为太子。

'3'二月,甲寅(初四),隋王杨坚始接受相国、统辖百官的职务和九锡礼仪,并建立隋国台省、设置官吏。丙辰(初六),北周静帝诏令进封隋王妃独孤氏为王后,隋王世子杨勇为太子。

开府仪同大将军庾季才,劝隋王宜以今月甲子应天受命。太傅李穆、开府仪同大将军卢贲亦劝之。于是周主下诏,逊居别宫。甲子,命兼太傅杞公椿奉册,大宗伯赵奉皇帝玺绂,禅位于隋。隋主冠远游冠;受册、玺,改服纱帽、黄袍;入御临光殿,服兖冕,如元会之仪。大赦,改元开皇。命有司奉春册祀于南郊。遣少冢宰元孝矩代太子勇镇洛阳。孝矩名矩,以字行,天赐之孙也;女为太子妃。

北周开府仪同三司庾季才劝说隋王杨坚应该在本月甲子日顺应天命,接受皇位。太傅李穆、开府仪同大将军卢贲也向杨坚劝进。于是,北周静帝颁下诏书,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