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部分 (第1/4页)

李继鹏,把头颅传送到石门镇昭宗的住地,向朝廷进呈表章请求治他的罪,并且派出使者向李克用求和。昭宗再次派遣延王李戒丕、丹王李允传谕李克用,命令暂且赦免李茂贞,联合军队全力讨伐王行瑜,等到把王行瑜消灭了,朝廷会再与李克用商议处置李茂贞。昭宗并且命令延王李戒丕、丹王李允拜李克用为兄长。

'31'以前河中节度使崔胤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31'朝廷任命前河中节度使崔胤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32'戊戌,削夺王行瑜官爵。癸卯,以李克用为宁四面行营都招讨使,保大节度使李思孝为北面招讨使,定难节度使李思谏为东面招讨使,彰义节度使张为西面招讨使。克用遣其子存勖诣行在,年十一,上奇其状貌,抚之曰:“儿方为国之栋梁,他日宜尽忠于吾家。”克用表请上还京;上许之。令克用遣骑三千驻三桥为备御。辛亥,车驾还京师。

'32'戊戌(十四日),朝廷革除王行瑜的官职爵位。癸卯(十九日),朝廷任命李克用为宁四面行营都招讨使,保大节度使李思孝为北面招讨使,定难节度使李思谏为东面招讨使,彰义节度使张为四面招讨使。李克用派遣他的儿子李存勖到昭宗住地,李存勖当时才十一岁,昭宗对他的外貌就称奇不已,抚摸着他说:“你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将来要对天子我家尽忠效力。”李克用上表请求昭宗返回京师长安,昭宗同意。命令李克用派遣骑兵三千驻扎三桥作为防备。辛亥(二十七日),昭宗的车驾返回京师。

壬子,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昭纬罢为右仆射。

壬子(二十八日),朝廷将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昭纬罢职降为右仆射。

'33'以护国留后王珂、卢龙留后刘仁恭名为本镇节度使。

'33'朝廷任命护国留后王珂、卢龙留后刘仁恭分别充任本镇节度使。

'34'时宫室焚毁,未暇完葺,上寓居尚书省,百官往往无袍笏仆马。

'34'当时宫殿被焚烧毁坏,没有来得及修建整理,昭宗暂时住在尚书省,朝中百官常常没有长袍期笏和仆役马匹。

'35'以李克用为行营都统。

'35'朝廷任命李克用为行营都统。

'36'九月,癸亥,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孔纬薨。

'36'九月,癸亥(初十),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孔纬去世。

'37'辛未,朱全忠自将击朱,战于梁山;败走还郓。

'37'辛未(十八日),朱全忠亲自率领军队攻打朱,在寿张县的梁山展开激放,朱战败逃走返回郓州。

'38'李克用急攻梨园,王行瑜求救于李茂贞,茂贞遣兵万人屯龙泉镇,自将兵三万屯咸阳之旁。克用请诏茂贞归镇,仍削夺其官爵,欲分兵讨之。上以茂贞自诛继鹏,前已赦宥,不可复削夺诛讨,但诏归镇,仍令克用与之和解。以昭义节度使李罕之检校侍中,充宁四面行营副都统。史俨败宁兵于云阳,擒云阳镇使王令诲等,献之。

'38'李克用率军猛攻梨园寨,王行瑜向李茂贞求救,李茂贞派遣军队一万人驻扎在州的龙泉镇,自己率领军队三万在咸阳附近驻扎。李克用奏请朝廷诏令李茂贞返回凤翔镇所,再革除他的官职爵位,想分兵对李茂贞进行讨伐。昭宗认为李茂贞自己诛杀了李继鹏,前些时候已经赦免了他的罪过,不便重新颁诏将他革除官职进行征伐,只是诏令李茂贞返回凤翔镇所,依然命令李克用与李茂贞和解。朝廷任命昭义节度使李罕之任检校侍中,充任宁四面行营副都统。史俨在云阳打败王行瑜的宁军队,擒获云阳镇使王令诲等人,进献给朝廷。

'39'王建遣简州刺史王宗瑶等将兵赴难;甲戌,军于绵州。

'39'王建派遣简州刺史王宗瑶等人带领军队前来为朝廷解难;甲戌(二十一日),王宗瑶等在绵州驻扎下来。

'40'董昌求救于杨行密,行密遣泗州防御使台攻苏州以救之,且表昌引咎,愿修职贡,请复宫爵。又遗钱书,称:“昌狂疾自立,已畏兵谏,执送同恶,不当复伐之。”

'40'董昌向杨行密请求救援,杨行密便派遣泗州防御使台攻打钱所属的苏州,以此援救董昌,杨行密并且向朝廷上表说,董昌已经自行认错悔过,愿意修好进贡,请恢复他的官职爵位。杨行密又给钱送去书信,信中说:“董昌发疯自行称帝,在你率军劝阻时已经惧怕,并将蛊惑他称帝的奸恶之人捉拿交送给你,这样就不应当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