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9部分 (第1/4页)

'20'后唐帝受不了盛夏湿热的气候,在皇宫里选择地高凉爽的地方避暑,都不满意。宦官们因此对后唐帝说:“我记得长安在全盛时期,大明、兴庆等高大的建筑就有数百座。如今圣上竟没有个避暑的地方,宫殿的华丽还不如当时公卿们的住宅。”后唐帝于是命令营苑使王允平另外修建一座楼,用来给后唐帝避暑。宦官们说:“郭崇韬经常愁眉不展,是因为孔谦老议论费用不足,恐怕陛下虽然想修建一座楼来避暑,但最后怕建不成。”后唐帝说:“我自己用内府的钱来修建,和租庸使管的经费无关。”但后唐帝心里仍然忧虑郭崇韬来劝谏。于是派宫中的使者邓郭崇韬转达他的话说:“今年的盛暑异常,朕过去在黄河边与梁军对垒,行军的军营低下潮湿,穿着铠甲骑着马,亲自抵挡箭石,也没感到这么热。现在深居宫中而难以度过这个暑天,怎么办呢?”郭崇韬回答说:“陛下过去在黄河边时,强敌还没有消灭,深深思念的是洗除耻辱和杀敌报仇,那时虽然也有酷暑,但您也不在意。现在外面的忧患已经消除,国内诸侯都臣服,所以虽然有珍贵的高台和空闲的馆所,仍然觉得很闷热。陛下倘若没有忘记艰难的时候,那么暑热就会自然消除。”后唐帝听后没有说什么话。宦官们说:“郭崇韬的宅第,和皇宫没有什么两样,因此他不了解圣上的暑热。”后唐帝最终还是命令王允平修筑楼阁。每天参加修建楼阁的人有一万多,所耗费的钱财十分巨大。郭崇韬劝后唐帝说:“今年两河干旱,军队的供给也不充足,希望能够停止修建,等到丰年时再开始动工。”后唐帝没有听从他的规劝。

'21'帝将伐蜀,辛卯,诏天下括市战马。

'21'后唐帝将讨伐前蜀国,辛卯(三十日),下诏天下,收买战马。

'22'吴镇海节度判官、楚州团练使陈彦谦有疾,徐知诰恐其遗言及继嗣事,遗之医药金帛,相属于道。彦谦临终,密留书遗徐温,请以所生子为嗣。

'22'吴镇海节度判官、楚州团练使陈彦谦身体有病,徐知诰害怕他留下遗言谈及继嗣的事,于是送给他药品和金银丝帛,运送物品的车在路上接连不断。陈彦谦临终时偷偷留下了一封遗书送给了徐温,请求能让他的亲生儿子继承他的爵位。

'23'太后疾甚。秋,七月,甲午,成德节度使李嗣源以边事稍弭,表求入朝省太后,帝不许。壬寅,太后殂。帝哀毁过甚,五日方食。

'23'太后病得很厉害。秋季,七月,甲午(初三),成德节度使李嗣源以边境战事逐渐停下来为理由,上表请求进朝廷看望一下太后。但后唐帝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壬寅(十一日),太后去世。后唐帝由于过份的悲痛,五天以后才开始吃饭。

'24'八月,癸未,杖杀河南令罗贯。初,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韬所知,用为河南令。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恶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含怒未发。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属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明日,传诏杀之。崇韬谏曰:“贯坐桥道不修,法不至死。”帝怒曰:“太后灵驾将发,天子朝夕往来,桥道不修,卿言无罪,是党也!”崇韬曰:“陛下以万乘之尊,怒一悬令,使天下谓陛下用法不平,臣之罪也。”帝曰:“既公所爱,任公裁之。”拂衣起入宫,崇韬随之,论奏不已;帝自阖殿门,崇韬不得入。贯竟死,暴尸府门,远近冤之。

'24'八月,癸未(二十三日),河南县令罗贯被杖打而死。起初,罗贯任礼部员外郎,性情刚直,被郭崇韬赏识,任用他去当河南县令。他在任河南县令期间,处理政事从不回避那些有权有势之家,伶人宦官们请求托办事情的书信堆满了桌子,他一个也不给回答,把这些书信全部拿去让郭崇韬看,郭崇韬把这些事上奏给后唐帝,因此那些伶人宦官们对罗贯恨得咬牙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也认为罗贯很高傲,十分讨厌罗贯,派奴婢告诉皇后,皇后和伶人宦官们一起诋毁罗贯,后唐帝听了虽然内心很生气,但还没有发作出来。正好这时后唐帝自前往寿安察看修筑坤陵的人们,这里的道路泥泞,桥梁多数也毁坏。后唐帝就问主管这里的是谁,宦官们回答后唐帝说是河南县令罗贯。后唐帝听了十分生气,下令把罗贯抓入监狱。监狱吏们用棍子打他,打得罗贯体无完肤。第二天,后唐帝下诏要把罗贯杀死,郭崇韬劝后唐帝说:“罗贯犯了桥路不修的罪,但按照法律也不应该定死罪。”后唐帝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