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9部分 (第1/4页)

便罢了齐延祚的官,重杖责打之后流放发配到远地。议论的人还觉得对齐延祚不应当免除他的死刑。

'8'辛酉,册回鹘可汗仁美为奉化可汗。

'8'辛酉(十九日),后晋朝廷册立回鹘可汗仁美为奉化可汗。

'9'夏,四月,唐江王徐知证等请亦姓李;不许。

'9'夏季,四月,南唐江王徐知证等也请求改姓为李,南唐主李没有答应。

'10'辛巳,唐主祀南郊;癸未,大赦。

'10'辛巳(初十),南唐主祭祀南郊;癸未(十二日),实行大赦。

'11'梁太祖以来,军国大政,天子多与崇政、枢密使议,宰相受成命,行制敕,讲典故,治文事而已。帝惩唐明宗之世安重诲专横,故即位之初,但命桑维翰兼枢密使。及刘处让为枢密使,奏对多不称旨,会处让遭母丧,甲申,废枢密院,以印付中书,院事皆委宰相分判。以副使张从恩为宣徽使,直学士·仓部郎中司徒诩、工部郎中颜并罢守本官。然勋臣近习不知大体,习于故事,每欲复之。

'11'自从后梁太祖朱温以来,军国大政,天子往往同崇政使、枢密使议定,宰相不过是接受成命,颁行制敕,讲求典故,治理文事而已。后晋高祖借鉴后唐明宗时期安重诲专横的教训,因此,即位之初,只任用桑维翰兼枢密使。到刘处让任枢密使时,奏言对事往往不能称意,适逢上刘处让的母亲去世而守丧,甲申(十三日),废除枢密院,把印交给中书省,枢密院的事务都委交宰相分别判处。任用枢密副使张从恩为宣徽使;直学士、仓部郎中司徒诩,工部郎中颜一起罢守本官。然而勋旧大臣近来的习惯不识大体,习惯于老的做法,常常想恢复老办法。

'12'帝以唐之大臣除名在两京者皆贫悴,复以李专美为赞善大夫,丙戌,以韩昭胤为兵部尚书,马胤孙为太子宾客,房为右骁卫大将军,并致仕。

'12'后晋高祖因为后唐的大臣罢除官职后仍在东、西两京的都比较清贫困迫,便重新任用李专美为赞善大夫,丙戌(十五日),任命韩昭胤为兵部尚书,马胤孙为太子宾客,房为右骁卫大将军,一同以此终官退休。

'13'闽主忌其叔父前建州刺史延武、户部尚书延望才名,巫者林兴与延武有怨,托鬼神语云:“延武、延望将为变。”闽主不复诘,使兴帅壮士就第杀之,并其五子。

'13'闽主王昶忌妒其叔父前建州刺史王延武、户部尚书王延望的才干和名声,卜巫人林兴与王延武有怨隙,借托鬼神的话,说“王延武、王延望将要叛变。”闽主没有再查核,就让林兴率领强壮兵卒在他们的府第中把他们杀死,连同他们的五个儿子也一齐杀了。

闽主用陈守元言,作三清殿于禁中,以黄金数千斤铸宝皇大帝、天尊、老君像,昼夜作乐,焚香祷祀,求神丹。政无大小,皆林兴传宝皇命决之。

闽主采用陈守元的建议,在宫中建造三清殿,用黄金数千斤铸造宝皇大帝、天尊、老君像,昼夜作乐,焚香祷告,寻求神丹。政事不论大小,都由林兴传达宝皇的神命来决定。

'14'戊申,加楚王希范天策上将军,赐印,听开府置官属。

'14'五月,戊申(初七),后晋朝廷加封楚王马希范为天策上将军,赐予官印,听由他开府设置官属。

'15'辛亥,唐徙吉王景遂为寿王,立寿阳公景达为宣城王。

'15'辛亥(初十),南唐调徙吉王李景遂为寿王,册立寿阳公李景达为宣城王。

'16'乙卯,唐镇海节度使兼中书令梁怀王徐知谔卒。

'16'乙卯(十四日),南唐镇海节度使兼中书令梁怀王徐知谔去世。

'17'唐人迁让皇之族于泰州,号永宁宫,防卫甚严。康化节度使兼中书令杨珙称疾,罢归永宁宫。乙丑,以平卢节度使兼中书令杨琏为康化节度使;琏固辞,请终丧,从之。

'17'南唐人把吴国让皇杨溥的族人迁移到泰州,号永宁宫,防卫很严密。康化节度使兼中书令杨珙称说有病,罢官回到永宁宫。乙丑(二十四日),任用平卢节度使兼中书令杨琏为康化节度使;杨琏坚决推辞,请求守完让皇的丧事,南唐主答应了他。

'18'唐主将立齐王为太子,固辞;乃以为诸道兵马大元帅、判六军诸卫、守太尉、录尚书事、·扬二州牧。

'18'南唐主将要立齐王李为太子,李坚决辞让;便把他任用为诸道兵马大元帅、判六军诸卫、守太尉、录尚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