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页 (第1/1页)

施慈在济善堂休息了一会儿,下午便带着付离和明遐出门了。 离柳县越远那些百姓的生活便越困苦,冬日里连绵不断的大雪压倒了他们的房屋,这些人只能在搭起来的棚子里挤着挨过冬天。 县城中济善堂已经住满了人,再也收不下其他灾民,赵家便每隔一段距离设有安置灾民的“义仓”,虽然比不上他们自己的家,但在此时有一处避难之所已经是所有人求之不得的事。 柳县已经算是情况好的,毕竟有赵家带头照顾百姓,可是其他县城不一定了,能冬日里施一碗粥,在百姓心里那就已经是活菩萨。 施慈这个下午什么也没干,他撑着伞走过一处处义仓,只有房子被压垮的灾民才会住在此处。 但是义仓已经收纳了不少人,这些人吃饱喝足后躺在义仓无所事事,有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玩乐,有的躺下呼呼大睡,更有的寻衅滋事,被管理义仓的家丁警告再警告。 赵家只思考着让这些灾民们吃好喝好,却对如何安置他们没有个好办法,这些人整日里睡在此处,还不如将他们化作一个个劳动力,让他们自己建设家园。 施慈在最后一座义仓前停下,身后的付离追着明遐打打闹闹,猝不及防撞到他腿上,小狼崽子跌了个跟头,被施慈抱起来当暖炉。 他变回原形之后倒像是心智又跌了几岁,施慈无语凝噎。 明遐落在施慈肩上,偏头蹭了蹭他的脸颊,跟他一起望着人声鼎沸的义仓。 里面有说话声,还有吵闹声,更有婴儿啼哭的声音,各种杂乱的声音叠在一起,即使隔得老远都能听到。 施慈摇摇头,叹了口气。 如此下去也不是办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放任他们无所事事,不如让他们自己重建家园。 有赵家提供吃住,这群人已无后顾之忧,此时不是重建家园的好时候吗? “先生何故叹气?” 施慈正在思索间,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人站到他旁边,有些好奇地问道。 此人已经蓄起了胡子,看着年龄比实际年龄大了不少,施慈见他衣着精美,心中已经有所猜测。 他望着义仓,摇了摇头:“赵家一片好心,只可惜治标不治本。” 男人,也就是赵家家主赵少伯也不生气,不解道:“先生何出此言?” 赵少伯原本站在远处看着自己建起来的义仓心中十分感慨,谁知竟出现了施慈这么一个对着义仓叹气的,他心中十分疑惑,这才出来主动搭话。 他也想听听施慈能说出个什么所以然来。 赵少伯虽然很好说话,但心中也有一二分傲气在,见有人否定自己,他自然想听听施慈有什么高见。 施慈看了他一眼,并没有否定他的功劳:“赵家建立义仓,此举大义,天下少有赵家老爷这般心善的人,只是……” 赵少伯听到这几句心头大好,心中颇有些得意,笑眯眯捻着胡须:“只是什么?” 施慈道:“只是冬日十分漫长,少不得还有几场大雪,难道赵家要一直养着这些人不成?” 赵少伯不解:“为何不能一直养着这些人?赵家又不缺银子。” 施慈叹了口气,知道赵少伯肯定一直没回去,否则赵阿大一定会将自己说的话说给他听。 于是施慈又解释了一遍,这才道:“你看义仓中的这些人,不少人显然已经习惯了吃了就睡的日子,这些日子是不是闹事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他们无事可做,便只能在义仓之中躺着,可是躺久了也无聊,于是他们便生出了娱乐的心思。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矛盾,这些人又不缺吃住,闲得无聊看人争执也是一种娱乐方式。本就心头有火气的人在周围人一同拱火之下矛盾加剧……” “若是赵老爷有心,调查一下这些日子发生矛盾的频率便会发现其中问题。” 赵少伯原本的笑意一点点消失,听到之后眉头已经拧了起来。 他会来义仓走走,便是因为听了下人的报告,说义仓最近老是有人打起来,他还不知原因是什么,如今听施慈一说,只觉得豁然开朗。 赵少伯看向施慈,显然他已经听出施慈早就知道了他的身份,他长叹一声,有些怀疑自己:“难不成我做这一切还错了吗?” 施慈万万没想到他由此一问,安慰道:“你自然没有错,在这个世道能出钱出力安抚灾民,天下有多少人能如赵老爷一般?只是你大抵是第一次赈灾,没有经验罢了。” 赵少伯闻言心情大好:“多谢先生提点,我这就去安排,给这些人找事情做!” 说罢,他就要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