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页 (第1/1页)

她不是第一次在战场上捡人了,只是大多数时候战场上都没有留下来活口。 在起义军还没有到刈城的时候林素就在救人,她无法阻止战争,但大家都是大周的百姓,她不能见死不救。 一开始林素只是游走于军队之间,哪里有伤患哪里就有她。 可是有一次她从战场上捡了一个差点咽气的老兵,才发现军营中受伤的士兵,自有军医治疗,而战场上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没有力气爬出去战场回到营中,只有死路一条,从那时候起她就经常在战场上捡人了。 死的人太多,只要没有回到军营的都默认他们牺牲了,林素将人救回去也没有被其他人发现。 大家都不想打仗,只不过是迫于无奈,那些被他捡回去的人经历生死之后也不愿再回到战场,慢慢的这些人就组成了一个村子。 林素看了一眼陷入昏迷的年轻士兵,他手腕上还绑着蓝色布条,看来是大洲官方的人。 她和付离将人从尸体下拉出来,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给人进行了简单的急救措施,确定不会造成二次伤害之后,才将人背到了背上。 林素用绳索固定住他,背着人一步步往村子走去。 付离亦步亦趋跟在她身后,偶尔拱一拱士兵垂下来的腿,想给林素减轻些压力。 二人一妖走了许久的路才回到村子里,村子在一处山壁后,周围的大山将四周围了起来,中间一片狭小的山谷,却足以容得下几百人生活。 林素伸手拨开挡在洞口的藤蔓,她的额头上已经冒出了细密的汗珠,绳子勒进肉里,却没有喊一声累,显然已经习惯了。 穿过山洞里面就是平安村所在的地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说是在战乱的世道中难得的桃花源。 里面有缺胳膊少腿的青年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更有垂髫小童。 这里住的都是林素从战场上捡来的士兵,以及他们的家人。 起义军和大周官兵在这里握手言和,他们不再是对立立场,只是一个个普通人。 看到林素进来,还在耕地的几个青年立马迎了上去,从她背上把士兵接下来:“林大夫,你又出去捡人了,下次还是叫上哥儿几个,有人搭把手,你也不必这么累。” 林素笑着谢过他们,拒绝道:“人多眼杂,我一个人就行,咱们好不容易有了一处栖身之地,被发现了可就完了。” 虽然这些人是她从战场上捡回来的,但是如果让官方知道这些人还活着却不回去打仗,肯定会按逃兵算。 几个青年知道她的好意,也只能叹口气不再说话。 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士兵被送到了林素的医馆。 说是医馆,也不过是搭起来的一座茅草屋,她平日里就在那里给村里的人看病,从战场上捡回来的人也会送到那里进行医治。 天色已晚,学堂的钟声敲响,孩子们纷纷欢呼着从另一栋茅草屋跑了出来,投入自家爹娘的怀抱。 施慈背着手,带着笑意看着孩子们欢呼雀跃的身影,高声道:“你们这些皮猴子可别忘了回家背书,明日上课要考的。” 以前他上学的时候老师没少留这种作业,以至于第二天上课生怕自己被抽中背书。 如今这种快乐,自然也要叫小朋友们尝尝。 原本还满脸喜悦的孩子们哀嚎一声,顿时觉得放学的喜悦少了一半。 “先生,林大夫又捡了一个伤员回来,正在医馆救治呢,您要去看看吗?” 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中年汉子凑上来,言辞间十分拘谨。 这些士兵大多是普通百姓,也不曾读过什么书,所以便对读书人多了几分敬仰,相处起来的时候也格外注意。 他的孩子也在学堂里面读书,看到施慈的时候就更有一种家长见到班主任的别扭了。 施慈倒不觉得有什么,但劝了几次其他人还是这种做派,他也就不再劝了。 他脸上的笑意收敛了些:“我就不去看了,还得回去准备教案。” 中年汉子点点头,他欲言又止,在施慈鼓励的目光下,还是忧愁道:“先生,林大夫捡回来的人越来越多了,以往十天半个月才捡回来一个,如今天就能在平安村看到新面孔,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 接二连三的出现新人,意味着战争越发残酷,他们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人,实在不忍心看到一次又一次交战。 捡回来的人越多,证明战争越频繁,死的人也就越多,这叫中年汉子心中十分不是滋味。 施慈叹了口气:“快了,起义军已经攻到了刈城,大将军成飞带队挡住了他们的攻势。这场战役最多再持续三个月,很快起义军就会攻破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