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如何给孩子减压呢?

⑴父母要调整自己的期望。不切实际的期望对孩子的杀伤力很大。引领孩子成长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的心态。当父母把全部希望系于孩子,最终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第三章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12)

因此,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或不切实际的期望,若孩子做不到,无形中会产生心理压力。即使有期望,也分成一步步达成,而不能是急于求成。

一个曾经是县重点高中的佼佼者,最后竟连专科线也没过的高考生在分析失败的原因时说:“我的压力太大了,我是全校的前几名,许多人都关注我,我要考北大,我经不起失败的打击。我常常告诉自己,挺住,绝不能失败。过度的紧张使我焦虑不安,彻夜难眠,无端的恐惧不时袭上心头。高考前一天晚上,我甚至失眠。这样子又怎么会发挥正常?”

⑵不要对孩子过分关心。有些孩子的父母也许会说,我并没有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只是对他表示关心而已。殊不知,有时关心也是一种压力。

让孩子放松心态,父母首先要做到不要对孩子过分“关心”。例如,当孩子面临某项重大考试时,父母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考试看成孩子的事情,让自己先轻松起来。也没有必要去要求孩子一定要取得好成绩。在感到自己和孩子有压力的时候不妨和孩子聊聊,看看他们对成功与不成功有什么看法。在对孩子表示关心时,切忌唠唠叨叨,这只会加大孩子的心理压力。

所有的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父母的过分关心只会让他们增加对自己的期望值,更加紧张。在这种心态下,如果一旦发挥失常,他们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钻牛角尖,甚至做出极端反应。

⑶确保孩子生活作息正常。当压力来临地,孩子有可能会出现乱发脾气、头痛、发烧、肚子不舒服甚至失眠等状况。父母要注意调节好孩子身心平衡,让孩子和平时一样吃好睡好,不做噩梦,维持正常作息,孩子才能处于最佳状态。

⑷帮助孩子发泄压力。如果孩子确实压力过大,甚至影响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就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发泄压力,放松心态。和孩子一起做运动是个很好的方法,适当的运动可以发泄压力,让孩子的紧绷状态松懈下来。此外,一起到公园散步,做上几分钟的深呼吸等方法,都是很好的解压方法。

小故事

中国教育电视台“知心家庭”演播室曾做过一期如何才能让孩子不害怕考试的节目。受访者是一个名叫贺洋溢的女孩子。

在接受采访时,贺洋溢这样回答主持人关于不怕考试的奥妙,她说:“我觉得考试只是一种测验,通过测验可以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不怕考试。”

贺洋溢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父母的心态直接相关。父母希望她自然成长,所以孩子轻松自在。

在那期节目中,一同接受采访的贺爸爸说:“我不是简单地要求女儿考一个好成绩,我主要教她解题的思路,这样她就能触类旁通。”

当主持人让贺爸爸从家长的角度介绍如何帮孩子在考试中放松时,贺爸爸说:“第一是不给孩子施加压力,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二是在成绩不好的时候,孩子赴考要鼓劲。批评或者打骂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负担。鼓励的话应该讲究方式,不能为鼓励而鼓励。另外,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让他扩展知识面,知识丰富了,学习自然就轻松。这些虽然与考试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对学习却有辅助作用。”

节目的最后,主持人问贺洋溢:“洋溢,面对电视机前害怕考试的同学,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贺洋溢想都没想,大声说:“不要害怕,考试只是一种测验,你一定能行!”

第三章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13)

14。 木桶定律:均衡发展最重要

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能力。然而,如果一个人的某些基本能力严重欠缺,那么原来的优势就会失去必要的支撑和平衡,强项必然受到弱项的拖累而无法顺利施展,最后鸡飞蛋打,导致崩盘。

认识“木桶定律”

一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定律”,也称为“木桶理论”。

“木桶定律”有三个推论:

推论1: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