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部分 (第1/4页)

在香港;会跟中小型银行要贷款的都是些什么人?无非就是一些工厂老板;跟一些不入流的地产商。向地产商直接提供贷款吃息;显然没有直接买下几栋写字楼吃租金利润那么高。而为那些工厂老板提供贷款;更是一个坑;谁给谁找死。

香港本身就是一座零资源;几乎什么都严重缺乏的国际化大都市。正是这一点注定了香港本地廉价制造业跟粗放型工业没有活路;无论是临近的大陆还是往南的东南亚诸国;其制造成本都远远低于香港;这也是缘何自七十年代末开始;香港制造业逐渐死亡的原因。本来若是能像新加坡一样;走上发展高附加值的技术性产业;香港制造业不能发展起来;可香港这么大的市场早就被日本、美国、欧洲众多的企业惦记上了;又怎么可能放任其本地高科技产业发展起来。而且临近还有逐渐崛起的南韩跟台湾;尤其是台湾距离香港实在是太近;种种的种种造就了香港制造业的悲剧;这根本就是个不能碰的坑;香港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年年高涨;却每年都有大量的工厂拖欠银行存款甚至破产;祸根就在这里。

而且九龙银行能够壮大起来;多少也跟林孝智的广告效应有关。他这位号称‘香港新闻制造机;的豪门阔少;过去几年里可是几乎成为了香港曝光率最高的名人;;不少市民们正是看多了他的闻;;才会选择把存款存入九龙银行内。对于十分信仰风水、神佛的香港人而言;存钱在哪个银行还不都是存;放在他这里说不得还能沾点他的传奇性;带来财运也说不定。靠他这块‘活招牌;在;保守估计至少为九龙银行拉来了十数亿港币的巨额存款。

又想了想;林孝智这才摆手道:“算了;那些个股东不想卖你也别再追了;反正也就那么点股份了;量他们也闹不起来了”

见他拒不受功;宋念辉心中不由更加佩服;感慨说:“管理上我虽然自信;但若论赚钱搞投资;一百个宋念辉也抵不过林生你一人。寰亚的神话我就不说了;咱们九龙银行去年若不是听了你的指示;追讨了大量的贷款收紧银根;光是上个月的挤兑就又可能要重创了我们。现在我们确实失去了大量的贷款利息收入;但是过去的一个季度;光是在证券跟期货市场上;我们就获得了接近43uu万港币的纯利;这还不算我们名下几栋写字楼的每月租金收入……按照目前这个发展速度;最多再一年时间;我就有把握让银行存款超过五十亿港币;九龙银行跻身中型持牌银行之列……”

香港银行业极其之发达;不仅本埠就有上百家大小银行;还有来自欧美各强国以及亚洲国家的银行巨头抢滩;因此在香港“超、大、中、小”四级银行划分体系划分的极其严谨;除了考验各银行本身的资产情况外;银行吸纳民间存款也是一项重要指标。

成功入股大陆深发展银行;之后;林孝智对于九龙银行已经不算太看重了。但饶是如此;这会听到宋念辉野心勃勃的提出要把九龙银行做大做强;依旧心中激荡不已。没人会嫌自己的钱太多;林孝智也是一样。

当下微微一笑;对自己当初留下宋念辉并推荐他担任总裁十分庆幸的林孝智笑着冲他点头:“银行有你在我放心;大胆放手去做;遇到什么困难你只管跟我说提……对了;我今天放弃拍摄过来;也是有一件事情要找你。我名下有家同样名为‘九龙投资;的公司;下午我让人把整理好的公司资料拿来;你抽时间去帮我注册成为集团;注册资金就五千万港币吧;从我账户划走……”

今天他给剧组放一天假来见宋念辉;自己也是有事要来找他。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接触跟密集谈判;之前三月中旬北上时他曾接触过的四家大陆企业;如今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入股的所有手续。除了最早谈好了条件的深发展跟平安保险外;其余两家一开始对入股非常抵触的健力宝跟小霸王科技;也都签署了入股合约。

许是北京亲自过问了此事;让下面的地方政府看出了一些信息。健力宝跟小霸王科技都是地方政府扶持的国企;李经纬跟段永平最终还是没能改变地方政府的决定;林孝智花去了近两亿人民币;各自获得了两家企业30股份。

收购了这么几家企业之后;再加上林孝智名下尚有寰亚、亚视、天下出版等多家企业;管理起来也不方便;因此他便动了把之前请大哥林孝义帮他申请的九龙投资公司变更为专业性投资集团;用于管理以及未来进一步投资大陆所用。

宋念辉闻言一愣;不过这事也不算多麻烦;他是想都没想便点头答应了;“这事好办;我回头就去弄”

话说完一顿;他稍稍踟蹰片刻;才开口继续说道:“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