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目录

序言樊树志

引言轰然倒塌的帝国1

第一章天下一统

一来之不易的胜利11

二制度之争19

三邦国与城邦27

四封建的秘密35

五集权是一种必然43

六帝国的前夜51

第二章中央集权

一君临天下59

二软硬兼施67

三焚坑事业要商量75

四盛极而衰83

五集权,再集权91

六王朝的气数99

第三章伦理治国

一非法之法107

二无德之德115

三家天下与泛伦理123

四文化大战略131

五一箭双雕139

六沉重的代价146

第四章官员代理

一代理与授权155

二如此牧民163

三权力的赎买171

四自杀政策179

五龙争虎斗187

六帝国的掘墓人194

第五章内在矛盾

一天下为公203

二产权问题211

三无法与无天220

四谁为帝国签单228

五变法与###236

六出路何在243

第六章共和之路

一歌未竟,东方白253

二来者不善与徒劳无益261

三错失良机269

四缺失的传统277

五民主与宪政284

六最后一问293

后记302

新版后记303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简介

《帝国的终结》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如该书副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所昭示的,作者意在揭露和批判中国古代帝制的乖舛和荒谬。透过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作者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帝国体制,给予抽丝剥茧式的剖析。该书承续了易氏著作生动、风趣、见解独到的一贯风格,讨论的是帝国体制命运这样的问题。

中国的帝国制度由秦始皇开创,直到1911年的武昌起义,帝国制度随着大清王朝的一起倒下。问题是,帝国制度为什么会亡?帝国制度果真就一无是处吗?如果当真一无是处,它为什么会被创造出来,会被我们民族认可,会延续了那么长的时间?

我们要反省的不仅是大秦王朝或大清王朝,而是整个帝国制度,是帝国的逻辑命运。

轰然倒塌的帝国(1)

公元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武昌的一个军营里响了一枪。随着枪声倒下的不仅是大清王朝,而且还有存在了两千一百三十二年之久的帝国制度。

起义是在仓促间举行的。我们现在甚至不能确切地知道,到底是谁开了第一枪。然而这一枪的影响和意义却极其深远。用佚名《辎重十一营革命史略》的话说,即“是声一响而专制倒矣”。10月12日,武汉三镇全部落入革命军手中。十天以后,即10月22日,湖南宣布独立,陕西、江西等省继而响应。到12月初,全国宣布独立的省份已达十四个之多,约占当时二十二行省(不算被日本侵占的台湾省)的三分之二。12月29日,宣布独立的奉天、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十七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会议,选举孙文为中华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一个半月后,即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颁发了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大清王朝和帝帝国制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从武昌首义,到清帝逊位,前后只有半年功夫,正所谓摧枯拉朽。

有兴趣的史料学家尽可以继续去考证和争论武昌首义第一枪是谁开的。是熊秉坤,还是罗金玉、金兆龙、蔡济民?是在工程营,还是在辎重营?但我以为这并不十分重要。因为这一枪迟早是要打响的。不在武昌打响,就会在别的地方打响;熊秉坤或罗金玉不开枪,也会有别人开枪。用句俗套的话说,他们不过是“替天行道”。或者说,在做历史要求他们做的事情,在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因此,弄不清谁开了第一枪反倒更好,因为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