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部分 (第1/4页)

众高手像是突然明白了什么,纷纷低下头去,紧张地计算起来。哪怕是最严苛的应氏杯规则,也不会禁止棋手‘自杀’的,因为就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所以周易这样一来,黑棋就必须要提子!

“怎么可能。。。。。。难道从中腹激战,大转换时开始,白棋就已经算计好了最后的‘自杀’?否则这片棋足足有四十多子,占据了小半个中腹,这样大的腾挪余地,以周老弟的水平,怎么可能做不出更多的眼位来?”

高手都有执念,遇到这样大的一片棋,只要不影响自己的行棋步调,就会自然多造几个眼出来;这是深入骨髓的东西,就像小说中的黄药师见到灵智上人,一伸手就抓住他后颈,换了欧阳锋和洪七公来,也是一样,这就是高手的默契。

当时周易只造出两个眼位,聂晓春他们看着还感觉奇怪呢,现在看来。敢情是人家怕回头‘自杀’麻烦,这才只出两个眼的。。。。。。

这片白棋一去,中腹顿时变得空荡一片,按照先后顺序,黑棋提子后,是该白棋先手,这是要造‘珍珑’吧?小说里的东西搬到了现实中来,而且还是如此处心积虑,聂晓春他们毕竟是方家,哪里还有看不出来的?

问题是第一手走在哪里才对?周易和吴老棋圣都如此肯定地说是平局了。那肯定是要出现三连甚至是四连劫,唯有如此才能钻现有规则的空子,得到平局的结果。可四周都是黑压压的一片,连求活都很不容易,要走出三连劫可比登天还难。

看着众高手在研究个不停,甚至连小叶子和唐宝这个外行都挤了上去,周易和吴清源相视一笑,也不急着说出答案。两人这不是装逼,只是这帮华夏棋界的高手下职业围棋久了。难免患得患失,渐渐锱铢必较,原本个个都是惊采绝艳的盖世棋才,却因此渐渐失去了灵性。个个都成了为了赢棋不惜抛弃了围棋乐趣的胜负师。。。。。。

围棋不是这样的。下棋下到被表面的胜负、利益、名声拖累,这还是人下棋麽?这就成了棋玩人。吴清源有此感慨,周易到了这个境界,自然也有同感。这次两人下出如此具有颠覆性的一盘棋。跟是从中盘就处心积虑造出珍珑,还要留下一个成就三连劫的结果,如此费尽心机。就是要通过这盘棋给各位高手以某种提示;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锻炼自己控制围棋的能力,以求达到‘人棋合一’的境界。

人棋合一,是多少代棋手孜孜不倦地追求,可这不过是为了达到更高境界打下的基础而已;‘人人如棋’,已经是极高境界,要更上一步谈何容易?周易在求道,吴清源也是一样,他虽然靠着多年来厚积薄发,比周易更早一步对‘人人如棋’提出了质疑,可更上一步的境界究竟是什么,却也懵然。达摩祖师为求大证,在洞中面壁九年方成,棋之大道的突破可不比佛家证悟来得简单,岂是轻轻松松就能达到的?

聂晓春他们倒是没有辜负周易和吴清源的期望,在这道难题面前,几大高手渐渐从心浮气躁变得冷静下来,仿佛又变回了当初那个刚开始学棋的天才少年,从讨论渐渐进入沉思,一次次地尝试着、紧张计算着,半个多小时后,众人终于得出了唯一正确的结果。白棋将在一连串的手筋运用后,在黑棋的重重包围中成功活下,可是白棋并不是靠固定眼位活下来的,而是靠三个循环劫,三连劫!而且黑棋的优势并无法超过三连劫带来的目数,也就是说,黑棋并没有大的优势,可以抵消掉三连劫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种情况下只能算平局,这是目前围棋界的共识。

“怎么做到的。。。。。。周老弟,吴老,你们还是人麽?”

连陈院长都语无伦次了,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负责记录棋谱的曹元和钱宇嘴唇抖动,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本来是期待一场名局的,想不到却是‘神仙局’,这局棋怕也只有传说中的烂柯遇仙、九老迷局才能比较了,可那都是传说啊。。。。。。

看看周易和吴清源,这新老两代棋圣,可不就是传说麽?聂晓春当时就发话了,今后谁再叫他‘聂棋圣’,他就跟谁急,以前这算是荣誉,看过周易和吴清源的这盘棋后,他感觉就是侮辱。

“吴老,人人如棋,棋中生百态,百态转千回的道理我似乎有些明白了,就是还需要时间来感悟。。。。。。呃,刚才您说得更高境界,那又是什么?周老弟。。。。。。”

在场者除了吴清源和周易,聂晓春是最为惊采绝艳的一个。世界棋坛的高手都承认他的棋才,而且公认单讲天赋,他还在大李小李之上,只不过人家大李一心沉浸棋道,号称石佛,他老先生却是风花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