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 (第1/4页)

”原则则是不可触及的底线,哈珀政府不管愿意或不愿意,都不得不在这个问题上谨慎小心。

如果台湾方面要求加拿大的只是发展经贸、文化和非官方关系,那么不派李大维也无妨,因为这种关系的发展于加有利,于中国无伤;如果它们要求更多的、触及底线的东西,那么派出李大维或任何人怕都枉然,因为这样受伤的不仅是中国大陆,还有加拿大自己。

李大维在重返加国前当过台湾外交部北美司司长,更出任过驻美代表,在和美国打交道时理应感受到不少苦辣甜酸,应能从美国对台不断变幻的脸孔中体味什么叫做“从本国利益出发”,理解到什么叫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难道橘逾淮为枳,不过往北挪了这么一点点路程,就把这些都给忘了吧?

………【美国保帅 行长丢车】………

到底是当过国防部副部长,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维茨近来颇有些“人在阵地在”的顽强精神:他利用职务之便给自己女友莎哈。丽扎在一年半内两次大幅加薪、后来更升至年薪达税后19。3万美金、甚至比国务卿赖斯还高的肥缺,东窗事发后为千夫所指,却恋栈不去——道歉可以,认错也可以,就是下台不可以。

如今恐怕由不得他了:据外电16日报道,这位行长可能已经下台,虽然消息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尤其行长本人尚未正式表态,但从情势分析,这次他很难再在宝座上赖下去。

作为布什政府决策层前核心人员之一,沃尔福维茨被认为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推动者,而这次以“消除萨达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为口实发动的战争因查不出实证和旷日持久,已越来越为美国的许多欧盟伙伴所质疑,始作俑者之一的沃氏在他们心目中自然印象不佳;2005年沃氏就任世行行长后,立即紧锣密鼓地推动“反贪反腐运动”,并打着反贪腐的幌子,以“不能把世行贷款用于支持贪腐国家”的堂皇借口,冻结了若干给非洲等贫穷国家的贷款和援助项目。如今这位穿着破袜子招摇过市、谈起反贪腐口若悬河的行长自己深陷如此一桩让人提起来都脸红的贪腐丑闻,自然引起各界的一致愤慨和辞职要求,许多人认为,如果沃氏恋栈不去,势必严重损及世行的国际声誉。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在世行一直享有对行长职务任命的支配权,如果布什铁下心硬撑这位得力干将到底,让他下台难度很大。一开始情况的确如此,美国财长保尔森、甚至布什本人相继站出来力挺,《国际先驱论坛报》还若明若暗地放出所谓在未来两年任期内“架空”行长,让其他世行官员执行政策的“董事会倾向”。在这种基调下,沃氏也有些有恃无恐,一方面认错,道歉,另一方面反复声称“不下台”,甚至写声明给世行特别调查委员会,公开声称自己是一个所谓“抹黑运动”的受害者,直到15日,世行24位董事特别召开会议讨论其去留问题,他的律师还通过BBC表示,沃氏在会上“进行了有力的辩论”,他自己也再次誓言要在任上“做好重要工作”,显得十分顽强。

但时隔一天一切都不同了,虽然16日继续召开的特别会议正式结果尚未揭晓,但大家都相信结果只能有一个。道理很简单,美国的态度变了。

15日,一向力挺沃氏的白宫虽然通过其发言人斯诺重申支持立场,却同时表示“世行权益也必须得到维护”,“所有选择都可讨论”,各国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美国立场转化的信号。原本沃氏就几乎只有美国一张背书,如此一来,自然很难再坚持下去。

如果不到万不得已,布什政府当然不会抛弃沃尔福维茨这个鞍前马后的忠实助手,因此他们前些日子才会拼命力挺。然而沃氏树敌和积怨本来就多,此次丑闻证据确凿,连白宫和他本人也早已承认不讳,世行特别调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指控他违反世行相关规定,并“导致世行陷入领导危机”。在上月举行的世行董事会上,与会的英国国际发展大臣希拉里。本、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维乔雷克措伊尔等纷纷出来反对沃氏留任,BBC驻华盛顿记者韦伯甚至断言“除美国外,几无一国支持他留任”。

不但如此,欧洲议会议员、欧洲各国的慈善组织等也相继发言,要求沃氏下台,据《卫报》报道,总部设在英国的全球性慈善机构乐施会在致该报的公开信中宣称,沃氏继续留任已站不住脚;更有甚者,沃氏在世行的同事也对他一片劝退之声,世行职工会甚至公开指责他的行为“毁掉了员工对行长的信赖”。

在这种清一色的喊打声中,美国政府逐渐意识到,若死保沃尔福维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