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 (第1/4页)

逊影小脸气得通红,“主子,您为何不跟国公解释清楚,您只是想让他好好休息,心情缓解才暂时这样做,而且您的决定又没错!”

马秀英捂着脸,自嘲地叹道:“国公是全军的领袖,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着成千上万的性命,我越俎代庖,他当然会紧张了。”

逊影不服气,嚷道:“您还向着他说话,就算是由他来制定作战计划,这个决定也不会改变,将士们部署作战准备同样需要时间,早一会、晚一会有什么区别?根本不会影响到任何情况。”

“同样一件事从不同人嘴里说出来分量都不一样。特别是从我们女人嘴里说出来,更是让人轻视。男人们会认为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只应该循规蹈矩地生儿育女,而不能插手男人的事情。”

“那您以前在军中做了那么多决策,他都没说什么,现在就居然这样对您……”

马秀英心灰意冷地闭上眼,她以为上次两人和好朱元璋对她不会再有戒备,想不到朱元璋的戒备心如此重,竟因为她替他做了一次主就动手打人,“或许是他们害怕女人有能力代替男人做出决策就会背叛,譬如武则天……国公麾下如今有许多谋臣,的确是我多事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 活着的历史人物

逊影拧了湿帛巾为马秀英敷脸,替她感到委屈,“可是您既不是那种目光短浅的无知女人,也不会像武后那样预谋夺取国公的政权,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啊。就像这次的作战计划,你只是旁听记录,没有做任何影响将领的决议,而且最后真正实施者还是国公,您并没有干涉他在军队的权力啊。”

“谁知道武则天第一次处理朝政是不是只为了帮李治减轻负担呢?”马秀英捂住脸,嘲弄的叹息从帛巾下传出,“人总是会改变的。以前国公会主动找我商量军事,后来有了冯氏兄弟和李善长,他就很少跟我讨论了;再后来有了朱升和刘基他们,他就基本不在家中提起外面的事情。这是件好事,说明他越来越成熟。错的是我,目光还停留在以前,没有发现他已经不再是那个要我时刻耳提面命的男人了,他有他自己的想法和主意,我不能再自作聪明去干涉他的决定或者帮他做决定了。”

逊影赌气说道:“既然国公不需要您的帮助了,您还留着朱卫和朱门做什么,不如都解散得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留着朱卫和朱门就是填补这一失的漏洞。男人和女人对事物的看法不一样,我想的不一定都错,他想的也不全对,两者综合才能避免最大的错误发生。既然他不喜欢我越权,那朱卫和朱门的事情还是不要告诉他好,免得他乱想。”原本马秀英打算抽个时间告诉朱元璋影卫组织的事情,可惜看这种情形,告诉他或许会让他更加猜忌。

“说来说去,即使他打了您,即使他有许多女人,即使他变了许多,你还是甘之如饴。”逊影想不明白,马秀英为什么要迁就朱元璋、处处为朱元璋着想。在她眼中,朱元璋根本就配不上能干聪慧的马秀英,这样花心跋扈的男人一点也不值得马秀英一再忍耐和包容。

“因为我就是为了他才来到这个世界的,否则我的人生就没有意义。”马秀英说了一句逊影永远也不能明白的话。明太祖和他的皇后马氏早已镌刻在历史中,而她和朱元璋正是在演绎这两个历史人物的生活而已。

她曾经想过改变朱元璋,然而不知是历史的大手在操控还是朱元璋本性如此,无论她怎样努力,一切还是在按照历史的轨迹发展。既然这样,她也不指望改变朱元璋了。

她也曾经想过为自己抗争,私自出府就是想要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然而她发现走到哪里也摆脱不了朱元璋的影响,特别是孩子们每天都问及爹爹的情况让她无地自容,她似乎不该为了自己罔顾孩子们的感受,于是她又回到国公府……

做了选择就要自己承受,今天的情况虽然不在她预料中,但也算她自找的不是?呵呵,她就不该操那份闲心,应该让朱元璋活活累死才好!

她不想再纠缠这个话题,问道:“文正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这几天我不方便出门,你去给我催催,让他尽快赶去协助文忠。”

赌气归赌气,马秀英现在不想理睬朱元璋的死活,却对几个义子放心不下。朱文忠奉令追击叛军,可那些苗人穷凶极恶,悍不畏死,她生怕朱文忠在阵前有所闪失。可惜她在国公府又鞭长莫及不能帮到朱文忠什么忙,只好授机朱文正,让他把自己想出的一些对敌办法转告给朱文忠。

逊影见马秀英转移话题,也不再提先前的事,说道:“文正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