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 (第1/4页)

寇准往前走,众人随后送……寇准说:“众位乡亲,千里相送,终须一别,你们要把我送到什么地方去呀?要不都跟我上东京得啦!”

大伙儿说:“寇大人,我们就送您到城门哪,再不远送。”寇准说:“那你们就送吧!”人们一边送,一边说。这个说:“寇大人您保重。”那个说:“寇大人您再回来吧!”

……

有位八十来岁的老太太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也来了,她睁着昏花的老眼,嗡动着没牙的嘴唇说:“寇大人要走啦?这回做大官啦?”

寇大人忙说:“老人家,我是奉调进京。”

老太太说:“好啊,好啊!没有你,我那小孙子就得在监狱里冤死呀!我早就说过,你这官儿非得越做越大不可,这官儿,做好了积德做不好损阴哪!寇大人积了德啦……一早晚的有功夫来串门儿来啊!”

旁边有人笑着说:“老奶奶,一早一晚可来不了,东京离咱们这老远啦!”

老太太一听说:“照这么说!再见寇大人难啦?……”话至此黯然泪下。

寇准说:“如有闲暇,定来看望您老。”

“好啊,好啊。”

众人一直把寇准送到霞谷县城门以外,寇准转身冲大家说:“众位父老乡亲不要再送啦!再送我就不能上马啦!”

众人都站住了:“好吧,寇大人,我们不送了,愿大人您一路顺风。”

寇准宠着众人一抱腕:“众位乡亲对寇准如此爱戴,寇准今生铭心镂骨,没齿不忘,告别之际,请受我一拜。”说着话,寇准一撩袍服双膝跪下。这下子可了不得啦,“呼啦”地一下子,老百姓跪倒了一片,众人泣不成声……寇准难按情潮,泪水也夺眶而出,就连钦差崔文的眼泪也下来了,他也受感动了。如此官民之情,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寇准与众人站起来之后,众人说:“寇大人,请您上马。”寇大人扳鞍纫镫上马之后,与崔文和一班人役,缓辔而行……

城门口的百姓们站在那里依依不舍,大家挥手高喊:“寇大人保重!”寇大人在马上连连回头招手……正在这时,忽听后边有人高喊:“寇大人留步!”一声喊,使得众人一齐回头观瞧,见一个小伙子扛着葫芦把子,上面插着不少糖葫芦,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来到寇准的马前。

崔文一瞧,正是在大车店门前与他曾对过话的小伙子:“寇准哪,看来这个后生与你还十分熟悉呀!”

未等寇准回答,这小伙子接过茬来啦:“这位大人,您不知道,我叫吴小计,自幼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寇大人到霞谷县那年,我正在街上要饭,那是一个大雪天,我在人家一个门洞里连动带饿昏了过去,是寇大人把我救醒过来。知道我的身世之后,又是寇大人派人抚养了我,他老人家拿钱供我吃、穿。直到我长大能做小麦买了,这才离开寇大人。他老人家就是我的重生父母,再造爹娘,寇大人对我的恩情,这一辈子我报不完,寇大人要走了,我能不送吗?”说到这里他冲着寇准说道:“寇大人,听说今天您要走,我连夜蘸了五十支糖葫芦,您把它带着,在道上吃它消食败火。”

寇准说:“好,这个糖葫芦我收下,崔大人,咱们在道上慢慢吃吧!”

崔文命差人把糖葫芦把子接过。此时小伙子在寇准马前扑通一声跪下,说道:“寇大人,今天您要走了,也不知何年何月再能见面,我在这多谢大人养育之恩。”说完话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寇准忙下马把他搀起说:“小计呀,回去好好经营买卖,你我自由相见知日。”

吴小计说:“寇大人您上马吧!”

寇准二番上马,手举丝鞭,与崔文等人直奔东京汴梁而来……

第003回 受皇封初登御史府 惩官役再送守门狮

霞谷县令寇准与钦差崔文一行人等,离了霞谷县城,策马扬鞭,晓行夜住,这日来到大宋国都东京汴梁。寇准乃十年前遭贬之官,旧地重游,不免感慨万分,望着那竖街横巷,粉墙灰瓦,朱门翠楼,红男绿女,达官显宦,小商平民,车與轿辇,驴马骡驼,叹息人世沧桑,瞬息万变。昔日被谪出京,今日奉调回朝,真是为官者易,执理者难矣。他坐在马上忽而想起前唐人刘禹锡的诗句来,信口吟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寇准心想,当年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与我今日自霞谷县至京大有相同之处也……正思想间,以至午朝门外。

崔文让寇准朝房等候,他先自上殿交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