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 (第1/4页)

哲宗抬头观看,见是左殿将军朗全忠。魏全忠本是宋朝大将魏化的后代,他家和杨家也是世代相交的老友。魏金忠三跪九叩之后,说:“吾皇万岁,万万岁!臣有一言,愿达天听。”

哲宗皇帝知道他要讲情,就故意堵他的嘴巴,说:“魏爱卿!你可愿领旨去做监斩?”

魏全忠说:“主公!微臣不敢去作监斩,愿为王兰英求情!王兰英为朝廷出生入死,立下过汗马功劳。关于她辱驾先帝,诽谤朝廷之事,尚希我主容其辩解,倘若是实,也希明日大朝之时,将其交六部议处,以服人心。还请我主三思!”

哲宗皇帝想:倘若容她辩解,势必把先帝那些丑事,拿在金殿之上传说,于朝廷脸面更加有碍。倘若交六部议处,这满朝文此绝大部分都和杨家有些瓜葛,那样,王兰英恐怕就杀不了啦。想到这里哲宗把惊堂木一拍说:“魏全忠住口!王兰英犯下欺君辱主之罪,难道孤家就杀她不得吗!求情之事,不用再提。”说着把圣旨往下一扔,说:“魏全忠接旨!”

魏全忠无奈,只好说:“臣在!”

哲宗说:“命你速到午门以外,等候午时三刻,监斩王兰英!不得有误!”

魏全忠只好叩头接旨下殿。来到午朝门外监斩棚里,坐下之后,命人把王兰英带来。

王兰英被带到之后,魏全忠忙下座施礼,说:“候爷!我和天波府乃是其一辈子一辈的交情。万万没有想到,今天由我来监斩侯爷!我在金殿之上,也曾为侯爷讲情,谁知皇上竞然不准,硬逼我来监斩。现在,没有别的,侯爷有何言语,请告诉我,以后一定代为转告。”

王兰英说:“将军高义,小妇人来世当报。魏将军!我杨府可有人上殿面君?”

魏全忠说:“噌!候爷您不如道,皇上派御林军把杨府包围,并传旨不被杨府人等出入,所以杨府无人上殿!”

王兰英听了此话,知道自己这条性命再无可救了。“哈”了一声,说:“此乃我杨家尽忠报国的下场。皇上说我辱骂先皇,诽谤朝廷,纯系无稽之谈,实是太子赵佶到杨府后花园调戏我那孙女杨彩风,我们打了赵佶,才意下这杀身之祸。事到如今,我就是有天大的冤枉,也无从申诉了。魏将军!你只管奉旨行事,小妇人绝不怨你。”说完一转身,不等御林军推搡“登登登”出了监斩棚。

这时,法场已为御林军包围起来,周围还聚着人山人海。老杨家在京城之内,谁人不如,何人不晓?谁都知道老杨家乃是一门忠良,如今竟然要杀镇朝侯王兰英,不少人都在暗自议论,为王兰英不平。可是大家徒自不平,谁也救不了王兰英。

看看时到中午,就听报时大炮“咚”响了一声,眼看再响两声大炮,王兰英就要人头落地,就在这时,大街之上,奔来了一匹快马,马上骑着一位彪形大汉,打马如飞,直奔午门法场而来。

且说这匹马高八尺,长丈二,头长角,肚生鳞。左边有日,右边有月,日行一千,夜走八百,鞍鞯俱全,乃是一匹青鬃马。

马上端坐这位大汉,看年纪不到二十岁,身高足有一丈,虎背熊腰,肚大腰圆。面似锅底,两道粗眉,斜插入鬃。一双大眼,闪闪放光。头戴扎巾,身穿箭袖,肋下挎着宝剑。在马鞍的得胜钩上,挂着一条浑铁点钢枪。

就见这个小伙子骑在马上,边跑边喊:“闲杂人等,快快闪开,快马过来了!”看热闹的老百姓“忽拉”往两边一闪,都用惊疑的眼光看着他。心里都在疑问:“他是谁?他要干什么?”

马上这个小伙子是谁?他不是别人,乃是天波杨府总管杨福的儿子杨开胜。杨开胜今年一十七岁,他和杨世瀚的儿子杨金豹正是同岁。杨开胜从小就生得虎头虎脑,天生的力大无穷。比他大的孩子都没有他的力气大,谁也不敢惹他。他从小在天波府内,和杨金豹一起玩耍。后来,杨金豹和他母亲一起去雁门关再无消息。六奶奶王兰英每当看见他,就想起自己的孙子杨金豹,所以特别喜欢他。往常把他带在身边,教他武艺。在杨府之内,他和王兰英特别亲近。两个月前,杨开胜奉太君之命,带着几名家将,到山后火塘寨老杨家坟地去扫墓添土。事情办完之后,杨开胜挂着佘老太君的寿诞之日,想紧着赶回来,给老太君磕头拜寿。谁知紧赶慢赶,还是迟了一天。当他和家将赶回到天波府时,看见大批御林军包围着杨府。不如出了什么事情?后来御林军中有杨开胜一个相好朋友,偷偷告诉他:“杨六奶奶王兰英,被皇上绑处午门法场,午时三刻就要砍头了!”

杨开胜一听, “哇呀”一声暴叫,扭头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