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1/4页)

胧��勘曛赶虮冉厦魅贰�

这也是美日商品,迅速占领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轻工业基础较差,不仅落后于美国,相对日本而言,也要差一些儿。在轻工产品这一块,日美商品的关税为20~30%,整个市场中,中国商品在抵挡市场占优势;在中档市场与日、美商品相比之下,竞争力普通;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与日美,主要是美国产品,在高档市场相竞争。

后来,中国与英、法关系稍有缓和。但失去的市场,就不是那么容易夺回了。英国依靠传统优势,占据份额较大,也不足5%,更不要说法国了。同样,中国商品的出口,也遭遇重创。

中日的秘密条约,执行就差很多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从东北撤军、军队限制问题。

“无论中国方面,能否从沙俄手中收回东北。日本在日俄战中,对中国有利之处,中方还是铭记在心的。尽管日方在保管满铁时,已经从中获取了丰厚利益,完全弥补了日方的付出外,还有高昂的利润。但是,中方仍然对此表示感激。为了中日间的传统友谊,中方愿意以两亿元——这个价格是双方财会人员反复核算出来的,赎买回满铁。同时,中方同意日方将不超过这一数额的资金,不包括由此产生的收益,以参股的形势,从事某些行业。”——蒋百里如是说,很符合中国人的心理,却不是日本人愿意接受的。

日本人更多的是,高喊着“十万鲜血和二十亿国砮”——完全不顾及本钱收回的事实。中日国民间,认识上的巨大差距,导致了许多问题。在日军撤离东北前,国防军是长期保持高度警戒的。然,仍有相当严重的冲突发生。国防军方面奉有严令,先是保持克制,但出手凶狠。整体来讲,国防军没占什么便宜,却也没有吃亏。金桥事件中,一次打死打伤一百多日军,损失全找回来了。

“金桥事件”,就是在金洲陆桥地区发生的一次冲突。在冲突中,一个排的国防军战士遇到袭击后,直接呼叫了空军,六架战斗机,36挺轻机枪,28800发子弹,几乎把在场日军全部撕成碎片。

金桥事件,险些酿成两军的大规模交火。好在损失的都是“一百五十文一小队”的普通日本士兵。而双方高级军官比较稳重,并能够切实掌握部队——感谢日本陆军还为独自行动,再过十年,早开战了。在中日的紧急磋商、通力合作之下,很快就杳无声息了。参与鼓动日军小队越界,挑起冲突的所有军官,只有背景深厚的某几人回国后,被强制退役,其余几人均被秘密处置了。

此后,双方又反复研究,再次扩大了隔离区,加快了撤军速度。

军队限制,也是个大问题。

中国海军的战列舰不过七八万吨,没有什么问题。而日本限制陆军,则需要裁减部分陆军,执行起来就困难重重了。日陆军坚持抵制之一条款,声称其出卖了“大日本皇军”的利益。连田中义一都受到了人身威胁,别说其他负责签署条约的人了。日本陆军出身的元老山朋,也很难压制这股风潮。于是,裁军计划不断制定,却始终停留在纸上。

直到我宣布了五年的造舰计划,宣称要以每年一艘战列舰艇的速度,增加中国海军的战力。并在1919年中,开始建造一艘大洋级战列舰。面对日本方面的抗议,我告诉日置益。我对日方的拒绝履约行为,极为不满。中国并没有违反约定,无论是朝鲜问题、合资公司问题,还是海军问题,中方都严格遵守约定。但日方的执行情况,我们都知道。无论是裁军问题,还是西伯利亚驻军问题,日本都严重违反了约定。

日置益无话可说,只好一再道歉,声明日本不是不执行,并强调裁减陆军的困难。我也表示了理解,但开始建造的军舰,是不能停工的。如果日方履行诺言,那中方也会履行诺言——到时候,中方可以废除一艘旧战列舰,仍不会违反约定。但是如果日方不能信守诺言,那么,中方也只能够表示遗憾了。

这时候,日本由于西伯利亚驻军问题,在国际上受到强大压力。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使日本更加依赖中国市场。尤其是合资公司,对日本非常重要。

此后,日本的裁军才正式有所进展。制定了一个,为期一年半的裁军计划,并裁减了一个师团。同时,开始从西伯利亚撤军。

1919年初,中日秘密合资成立了亚兴投资公司,总资本额四亿元,中、日各占百分之五十。期限为二十年。过期后,股份全部归中方所有。在此其间,一切按照商业惯例正常经营。获得的收益,每年至少须以固定比例,投资到设备更新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