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部分 (第1/4页)

“有些事情你问经国就知道,我们的国家很多农村在去年就基本不依赖农业作为主业了……”谭笑对蒋经国笑笑,示意他来参与讨论。

蒋经国是这次赴欧代表团的一员,因为自己的出身他平时显得特别低调,但是没想到这次从机场出来搭乘的汽车已经不是以前的小车,而是一款可以装下整个代表团的国产的大型豪华客车,而且元首也在上面而不是坐以前的元首专车;与元首同车是意外,让元首点名发言是更大的意外。

蒋经国曾经专门到两广和南洋进行过考察,对于那些地方的农村情况确实比较了解,从各国对日作战开始,南方就成为了重要的盟军基地,各种的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农民也都发现在工厂做事一天可以顶上在农村耕作半个月,所以很多人就到了工厂。刚开始是在农闲的时候务工,后来则是宁愿把土地丢荒,再到后来南方的工业开始扩散,从主要以盟国战略投入到政府本身主导产业结构,很快南方沿海的农村就已经变成了工业化集散地了。

南方的农民依赖农耕为生的不多,主要还是到工厂上班或是自己开工厂,耕地的价格早就一降再降,而持有大片土地的地主因为请不到雇农,主要是和新兴的种植公司合作,把土地交给种植公司经营……很显然,谭笑是要在全国复制这一模式,然后把百分之九十五的农业人口解放出来投入到其他建设当中去。

蒋经国在谭笑的示意下,就把沿海的农转非经验做了介绍:“这确实是个非常可行的方法,我感觉元首的做法比当年英国的圈地运动要人道得多,农民都是自发离开土地的,而且离开了土地的农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其实按照建丰的看法,在南方很多地方已经不应该按照工人农民这样的概念划分了,南方的很多农业已经像工厂一样依靠机械劳作,种田和操作机器没什么分别;至于说工人,他们很多人本来就是在农村里出来的人……总之,之前的很多概念,包括以前总是提起的什么阶级,似乎全部要从新定性了……”

贺衷寒一向喜欢高高在上的缺点在这一刻表露无遗,身为行政院长,对于全国的很多实际情况的了解却是非常不够的,和喜欢用双脚丈量大地的蒋经国相比更是差距甚大。他根本没有去认真思考一下如果现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的话,怎么可能在电子产品、家电产品、纺织产品等等过半数的轻工业品种的产值和贸易都牢牢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实际上中国目前早就是一个工业国,只是在工业布局上不平衡以及工业内涵构成上不平衡罢了。

新法的实施,仅仅是起到了质变的催化剂作用,而从农业到工业的转型量变过程早就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很大的比重了。现在谭笑要做的就是要在尽量保护环境和物种的情况下,去强力推进中国的工商业**,而在这样的实干过程中,很显然由蒋经国这样的务实派来主导工作要远比贺衷寒这样的**派来得合适;看来下一步阻碍国家发展的就是行政上的滞后了……就像军中的一句话,只有不会打仗的将军,没有不会打仗的士兵;在发展大潮的任何时期,社会劳动者都会适时自动调节方向和方式,真正容易僵化的反而是行政级别的一层。当谭笑自己坐到了这个位置后他忽然明白了在原来时空赶超英美了那么长时间,结果越赶越落后的原因(按照黄金比价计算,二零一零年的国民收入还不如解放后经济困难前的一段):真正的落后不是人民的意识落后,恰恰相反,不管多艰难恶劣的条件人民都能够渡过,并且找到了最适合的生存方式;真正落后的是制度是行政在西方国家由于全民直选的制度,当一代领导人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后很快会倒台并在更替者的改正下迅速走回正轨;而落后的行政制度下,一代代的各级领导者完全像近亲繁殖般代代相传,最后就像基因紊乱般全是无能白痴在执政,这就导致了中国社会始终没有走出封建帝制的本质,而这样的社会也必然会被时代无情淘汰……很显然,光会喊口号、搞党工作的贺衷寒已经不适合当这个行政院长了,国家的发展是一件务实的事情,不能让一群光会进行对大众洗脑的人来主导;但是现在这样的人太多,在一群从原来政坛承继过来的人中这样的人占了一大半。

看来又要进行权力清洗,重新布局了……谭笑脑中忽然掠过一道闪电,他明白了为什么一个**者永远不肯能真的把一个社会建设好:一个**者必须要有绝对的支持力量来维护他的**,而这股力量将不管是否合适于时代的发展需要都会被**者所重用;在**者处于英明阶段的时候,他会不断通过一个个运动去更换这些身居高位的人员,但是在他的精力不继的时候,他就会停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