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笔走龙蛇谭一岳 (第1/2页)

最初,他距离黑衣人七步。

当他向前走,黑衣人也向这边来的时候,两人之间的距离迅速缩短为三步。

陈宝祥拔刀,攮子一闪,刺入黑衣人的喉结,接着拔出来,反刺对方的心口。然后,再拔再刺,刺入对方小腹。

这连环三刀,是陈家武术的精髓,相当于混世魔王程咬金的“劈头盖脸三板斧”。

三刀杀一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拼命、保命的绝活。

一个黑衣人倒下,剩下的那个丝毫不慌,反手拔枪,子弹上膛,指向陈宝祥。

“真是妙啊,刚刚我还发愁,这家伙死了,线索断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看你身手,在八方面军里,至少是大人物保镖、特务连连长之类吧?现在,老老实实告诉我,‘怒天王’在哪里?”

陈宝祥很后悔,年轻时还是太懒了,没能练成双手刀,只能是单刀对敌。

那时,谁能想到,二十多年以后,日本鬼子占了济南,必须反抗,才能活命?

“这位爷,我是真不知道‘怒天王’是谁?我就是个厨子,看你们折磨人,看不下去了……饶了他吧,也顺带饶了我吧!”

噗噗两声,黑衣人扣动扳机,子弹经过消声器,射入陈宝祥肩头右侧的窗棂里。

“看我像开玩笑吗?不交待‘怒天王’的下落,你就死吧!”

陈宝祥毫无办法,无法突破两人之间的距离。

他如果盲目向前冲,胸口中弹,就只剩一个死字。

“这位爷,‘怒天王’是谁,你得问他,要不咱把他送到医院去,治好了病,你再审问?”

黑衣人回头看看许山风,再看看陈宝祥:“别耍花样,告诉我,‘怒天王’在哪里?不开口不要紧,北屋里是你的妻儿老小吧?我一个一个杀了他们,看你交待还是不交待——”

他站起来,枪口始终指着陈宝祥,直到走出了柴房门口。

陈宝祥跟出去,黑衣人已经走到院子当中。

“这位爷,别欺人太甚。我跟死的这位毫无关系,他就是逃跑跑到这儿来了,跟我没关系。你再逼我,就鱼死网破,谁也捞不着好!”

黑衣人向前走了几步,飞起一脚,踹开了北屋的正门,一步冲进去。

陈宝祥无奈,只能跟进去。

这一次,他有种预感,就算竭尽全力,拼了这条命,也未必能保住家人了。

鬼子有枪,他手里只有攮子。

鬼子有干军万马,他只是一个人,一条命,一个家。

那有什么办法呢?

乱世中风雨飘摇的济南,他陈宝祥就算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子?

他不服,但鬼子暗探的枪口之下,全都是真理,让他不得不服。

黑衣人向左去,闯进了秀儿的房间。

看起来,他们早就盯上陈宝祥,对家中情形,了如指掌。

“不要碰我闺女——”

陈宝祥大吼一声,跟着进去。

柳月娥也尖叫着,手里拎着擀面杖,紧跟在陈宝祥后面。

屋里并非只有秀儿,另有一人,正站在书桌前,手里握着一管毛笔,在一张宣纸上笔走龙蛇,写着一篇草书诗词。

陈宝祥进去,那人已经写完,放下毛病,双手提起宣纸,看着秀儿。

“好孩子,看看这首诗,是不是已经学过,读给他听听?”

黑衣人愣住,举着手枪,不知该瞄准谁。

秀儿双手紧紧抓着床头的剪刀,颤声读出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男人微笑着点头:“好孩子,果然是个读书的好材料。你既然会读,当然明白这首诗说的是什么?”

“是,这是济南诗人张养浩写的一首元曲,名为《潼关怀古》,说的是朝代更迭、烽烟四起,最终受苦的,都是老百姓。”

那男人笑着挑了挑大拇指:“好孩子,解说的很好。天下兴亡,百姓受苦。不过,日本鬼子铁骑呼啸,要在我中原牧马,那可不行。我八方面军宁愿带着百姓一起受苦,也不能当亡国奴。”

“你是谁?你是谁?在这里干什么?”

黑衣人预感到不妙,声音嘶哑颤抖。

“你们杀了许山风,有没有找到‘怒天王’?你们想找的,永远找不到,不想找的,却自动送上门来——我就是谭一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