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3/4页)

来,此人凶巴巴得吼道:“你个阉货,懂个屁,哪有叔叔给侄儿送礼的?”

“嗯,高煦,退在一旁,且听他说完。”朱棣沉吟道。

那人赶紧退到一边,狠狠的瞪了郑寅一眼。原来他乃是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

郑寅也斜了那人一眼,心说:“你敢这样说我?小心老子今后收拾了你,竟敢瞧不起洒家!”想是这么想,但是绝对不能说出来的。他转脸又笑呵呵的对朱棣道:“一定意义上讲,即使五百人也不能保卫您的安全,在京师五百人和一百人没有区别。赵云赵子龙,一个人就能保护刘皇叔江东娶亲,有朱二哥和奴才,足以应付。再说了,当官不打送礼的,只要我们放低姿态,人心自会向着我们,反之若是大张旗鼓,吆五喝六的,恐怕出头的椽子先烂,这句话殿下想是听过?”他话里有话,顺便把朱高煦讽刺了一通。

“口气不小啊?!不过你说的也十分有理,接着说下去。”朱棣满有兴趣的听着郑寅说话,此时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殿前的广场上,只有几只麻雀在叽叽喳喳的叫唤。

“皇太孙新登储位,今后就必然龙登大宝,各位皇叔自然心中妒忌,估计送礼者应是寥若晨星,皇太孙自然不会说什么,但是谁送礼谁没有送礼,他心中自会有数。所以说,本次送礼,送的是堂而皇之,大而化之,不用藏藏掖掖,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啊。”他对朱棣振振有词道。

张玉看他说完,上前一步道:“殿下,马公公言之有理,微臣也觉得送些礼物为好,礼不在多少,有总胜于无。如此一来,也能把四皇叔极力支持皇太孙的想法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甚好。”张玉前日听朱能说这个没有把儿的兄弟如何厉害,本来还持怀疑态度,此时听了他的话,当真佩服了他有话就说的勇气,还有看事情的透彻。

郑寅对张玉一笑,然后转身对朱棣道:“殿下,奴才以为,不送就不送,送就送最好的,就送你认为最珍贵的东西。这样才能彰显您对皇太孙的拥护,倘若应付了事,还不如不送,倒还不显得您特殊。”

道衍和尚此时说话了:“殿下,贫僧前日所说不假吧?”

朱棣凤眼大睁,会意的笑笑,道:“就依三宝了,高炽,速去把辽东送来的那两株千年人参、渤海送来的十八珠万年龟背,还有各地送来的珍宝弄上五大箱,我们去给皇侄祝贺。” 朱高炽是朱棣的大儿子,为人宽和,听了皇帝的话,立即应诺而去。朱高煦和三儿子朱高燧在一边,只是生着闷气,不敢说一句话。

朱棣又对道衍道:“广孝,这燕京的事情,就托两位多多费心才是。”

道衍一笑道:“殿下哪里话,和尚自当勉力而为。殿下敬请放心去吧,燕京城保证是固若金汤。”几个人相视会心而笑。

到底是皇家,准备礼物甚是迅速,盏茶时分,已经把五只大箱子准备停当。朱能与侍卫们相熟,哪一个有两把刷子,哪一个有三把刷子,个个了然于胸。在礼物准备时分,已经挑选了一百个壮士,个个不显山露水,却个个都身怀绝技。

众人抱拳告别,正要启程,却见三匹快马飞奔而至,马上端坐的不是平宁公主还会是谁?

第二章 山雨欲来

第二章 山雨欲来

平宁公主飞身下马,对朱棣道:“四哥,我也要回南京,正好跟你顺路。”

朱棣早就想把这个亲妹妹赶走,此时听她这样一说,当即应允。

一百名侍卫及朱棣、朱能、郑寅还有平宁公主及两个丫鬟俱都上马,其余众人一一道别。

队伍出燕京南门,经河间府、大名府、开封府,一直往南,晓行夜宿,不敢耽搁。不一日,就在九月二十三傍晚时分,这只队伍便抵达京师之地。

…………

南京,皇宫大内。

已呈龙钟老态的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检点着自己的儿子。自长子朱标死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使这位布衣枭雄顿觉心疲力竭。尤其是他从来没有这么深切的感受过死亡,以前打打杀杀,或者是朝中暗斗,都是别人送死,那些人于自己并非家人,甚至是自己的仇人,所以对他们的死亡也就没有什么感觉,到后来,甚至几天不杀人,便心里痒痒。可是这次死的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将要把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传给他的太子。死亡剥夺了他的这份将要得到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那么自己不久之后也不在人世了,这皇权岂不也要自此烟消云散?

所有的皇帝都不希望死,所以有了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制造了该死的岛国民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