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部分 (第1/4页)

而风陵镇,作为南下的必经之路,以及镇民的特殊构成,让暂时充做奴隶贩子的汉商们,找到一处很好的销赃地点。

这里住着的大多都是军人,不太忌讳奴仆的来历以及会不会让家中不得安宁,而且,这些奴仆虽然语言不通,虽然干活大多笨手笨脚。

但就胜在一个便宜,一大家子胡人奴隶,也用不了三四十两纹银,单个论起来,能超过二十两的,只会出现在那些身体健壮,相貌有可取之处,会说几句汉话的胡奴身上。

贵吗,真心一点都不贵,汉人仆从身价不会太高,但即便签了身契,之后的吃穿用度,都要主家负责不说,还要有例银供养,不然的话,谁会到你家卖身做活?

这些胡奴就不用说了,吃饱了就成,使劲的用,之后足以省下汉人奴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开销。

至于身契文书,风陵镇这些人,办起来就不是事儿。

更让人放心的是,这些胡奴的生死,完全掌控在主家手里,就算死了,外人也不会多说一句。

民不举官不究,只要没见在青天白日下,弄出一具尸首来,你家里少了个胡奴,别说官府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当未见了。

要说,汉胡比起来,其实谁也别说谁,胡人是**裸的残暴,汉人戴了一层文明的面纱,真不好说藏在后面的面孔到底是怎么样的。

总的来说,风陵镇已经非常的繁华。

商人们在这里歇歇脚,给东边的人套近乎,可以在潼关左近得些便宜,而想的长远的人,更愿意来北边转悠,因为在这里结交下几个人,也许到了大同,人家让你传个话儿,就能得个天大的惊喜。

而且,从河东到河东一路上,这里的人都有熟人在……(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密谈

六月间的风陵镇有点冷清。

这个时节有些零散北上的商客,除此之外,便没多大动静了。

风陵镇最繁华的时候在秋末冬初这一段时日,不说南来北往的商队,就说朝廷税赋转运,就足以让风陵镇热闹很长一段日子。

“这是风陵镇?”

午后十分,风陵镇东边的官道上行来一队人马。

马蹄得得,马上的达达儿真有些惊奇的瞪大眼睛。

她的记性还不错,还记得随丈夫南来的时候,没有见到这么一大片民居,虽说那会风陵镇也有了不少居民,但和这会儿相比,可差了不少。

“夫人记性真好,不过,这就是风陵镇了,往北走上几里,就是风陵渡了,咱们当初从北边回来的时候,没在这里多呆……不过我听旁人说,这几年,定居于这里的人不少,多数都是咱们大秦从军中退下来的将士……”

胡烈在旁边给解释着。

他们走的快些,大队人马还在后面,他们算是先到风陵镇打个前站。

别的没怎么细听,一声夫人,已是令达达儿真眉开眼笑。

要知道,在晋国公府,七位女主人当中,只有三个平日里能去掉前缀,直呼夫人。

而当这三位碰到一起,能被称呼为夫人的,也就只剩下了一位,那就是晋国公府正室夫人范氏。

而达达儿真年纪小不说,入府也晚,除了去年赵石从吐蕃带回来的恰苏。就是她了。

六夫人。正经的豪门小妾。

这也就是离了长安。不然的话,胡烈也不会这样随便乱叫,他是赵石亲卫统领,一个称呼,也许就会让府内府外的人生出许多不可告人的心思来,要是传入其他夫人耳朵里,不定他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这规矩不想守也得守。还得死死记住。

现在就不用注意太多了,五夫人又不在跟前,也就没那么多的讲究了。

达达儿真挺高兴,用马鞭打了胡烈肩头一下,算是夸奖,当然,这要是在克烈部,随手几头羊,或者几个奴隶也就赏出去了,汉地不成。而像胡烈这样身份的人,她真还奖赏不起……

也亏胡烈去过草原。这要是换了旁人,一鞭子下去,非得被打愣了不可。

不过,接下来的话题胡烈就难受了。

只听达达儿真冷不丁就问,“你说那三个女人从哪里来?怎么突然就出现了呢?”

三个女人的来历,胡烈还真不清楚,那几个扈从嘴巴严着呢,他这里又不能跟自家大帅直接打听,现在心里也糊涂着呢。

吴绿蓑那死丫头也是,跟在那些人身边,就没听到什么有用的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