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来自长江方面的危机最为紧迫。

反攻宜昌,至少在目前状况下是无能为力的。北岸李宗仁的第五战区部队,被日军紧紧挤压在鄂西北偏僻山区,已不便于顾及和指挥宜昌这个缺口了;南岸,薛岳第九战区主力被远远甩到了侧后,因而对江南鄂西地区和湘西地区的防务,亦是鞭长莫及。

以宜昌为中心,北起钟祥,西迤常德,形成了一个数百里的空间,一个混乱复杂而薄弱的结合部。

宜昌以上的长江三峡段,成为拱卫重庆的天然屏障。若宜昌之敌继续西犯,突破三峡天险,则重庆自然不保。若再失去重庆。国民政府就再无立锥之地了。

蒋介石决定在宜昌方面,新建立一个第六战区。他在军委统帅部高级幕僚会议上指出:“倭寇已紧逼陪都大门,我们已没有了任何退路,新建立之第六战区,负责拱卫重庆门户,这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大事。因此,第六战区比其他战区的责任更为重大,比其他战区的战略地位更为重要。我们的任务和口号是,军事第一,第六战区第一!”

准出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蒋介石没有点将,将领亦没有自告奋勇者。

第六战区责任重大、特殊,若守不住这大门,作为司令长官被杀头事小,背上个亡国之罪而遗臭万年却使人望而却步。

会后,陈诚来到蒋介石住所,请求让他去守这个大门。他说“宜昌是在我手上失掉的,理应由我去守。”

陈诚当时身任军委会政治部部长和三青团书记长等要职,蒋介石觉得将其放到战区,有点儿委屈了他。

但陈诚却执意坚辞所兼中央高官。决心去第六战区戴罪守门户,并发誓挡住日军,着陪都门户有失,愿将自己头颅掷地。

其实,蒋介石也觉得只有陈诚去守那门户,才使他最为放心。便允准了。

两人在一起商议组建第六战区的有关问题。蒋介石问陈准备将长官部设在什么地方。

陈诚早已胸有成竹,说出一番见解来,“日军若从长江方面进攻重庆。江北,有纵横数百里的巫山和神农架原始林区挡道,因此,敌使用大兵团从江北进攻的可能性极微。从宜昌向西仰攻三峡天险,亦可能不大。江南的川湘鄂三省相衔接的边境地区,大多为丘陵、山岳地带,湖南的常德、沅陵、辰溪经四川的黔江、彭水、涪陵,有公路与重庆相通;湖北的巴东、恩施、宣恩、咸丰亦有公路通四川的黔江,而达重庆;宜昌南岸的安安庙经木桥、野三关到恩施、建始,有一条人行大道入川,直抵重庆,这些公路和大道,便于大部队运动。因此,据我判断,日军若攻重庆,必然从江南而来。第六战区的防御重心应放在江南。六战区长官部也应置于鄂西恩施。”

蒋介石对陈诚的意见甚表赞许,意味深长他说:“恩施,据说古代的夜郎之国就是那个地方。我现在拨五个集团军,四十万兵力给你,望你这个夜郎之国,顶住日本这个世界军事强国!”

8月中旬。

陈诚率领新凑齐的第六战区长官部人员,由重庆来到恩施上任。并首先将他的五个集团军和战区直辖部队进行了精心布置。

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吴奇伟、该部辖三个军,驻防于巴东至宜昌的长江两岸,在石碑设要塞,构筑永久工事。在悬崖峭壁上凿猫耳洞,配置机枪、炮群,封锁长江航道,如同一把铁锁以住江防大门。

该部郑洞国第8军的荣誉第1师驻守天皇寺、雨台山一线,在山上居高临下俯瞰宜昌机场。一次,敌轰炸机二十一架轰炸重庆之后,在此降落。该部立即以山炮直接瞄准射击,击中机场油库,顿时火光冲天,将二十一架轰炸机全部焚毁。自此之后,敌机再不敢在这个机场降落。

第29集团军总司令:王瓒绪,守备江南湘西的津市、澧县及华容、南县地区。

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之。守备江南石首,公安、松滋、宜都一线。

第26集团军总司令:周(上品下石)。驻守江北雾渡河、分乡场、远安地区,该部第32军415团1营一直坚守在宜昌西郊三游洞山头阵地,达六年之久,该营官兵与日军阵地仅隔数十米,说话聊天相互都能听清。

第33集团军总司令:冯治安。担任江北远安以北洋坪附近守备。

战区直辖第2军军长:李延年。部队配置于江南巴东至野三关之间,以作机动。

陈诚来到恩施。这是一个地处丛山之中的市镇,交通不便,居民不满五千,而且已数次遭日本飞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