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这些弯弯绕绕,姚海棠真没能琢磨出什么来,拉着杜和一块儿坐下后,就听得一串锣鼓之声,接着司仪就高喊了一声:“开席,请入座。”

不论在什么时代,这主席的座儿都是很讲究的,姚海棠自然与杜和俩人坐在旁边的席位上,这旁席除了几桌贴了红纸的,其他倒是随意坐。姚海棠坐好后不多会儿,就发现旁边多了个人,看着带着一股子不一样的味儿。

当然,姚海棠很难形容这是种什么味儿,可杜和看得出来呀:“这位公子是从京里归来的吧?”

且说杜和眼睛得多毒啊,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位不得是别人,正是陈家那做官的小儿子。八品京官虽然算不得什么,但好歹是京官儿,想要升上去总是相对容易点儿的。

陈家那小儿子侧着脸看了看,忽然一惊,京官儿嘛,打街上就没少见过京里的公子王孙们,他虽然没见过这位,他就觉得这位眼神很熟悉:“在下陈横,公子也是京里来的?”

“有日子了,近来京中可安好?”杜和只是心中一动便顺嘴一问,他也没想过要问出什么来。

但是陈横一听连忙思索,哪家的公子最近出外了,一琢磨还真不少,要么是稳操胜券的,要么是出来避事儿的,可这位看着都不像。陈横思前想后,决定试上一试:“太平院倒向了二皇子,司珍坊态度依旧暧昧不明。”

这话虽然声儿轻,旁人听不见,可隔在杜和与陈横之间,姚海棠是听得明白的。她就不明白了,说太平院在朝里支持有份量,可这司珍院就跟现代的农业部、轻纺部似的,能有啥改天换地的力量她不明白不要紧,杜和明白就行了,他面上虽然波澜不惊,可心里已经风急浪大了。可是他就觉得这样不妥,却什么也表达不出来,这让杜和感觉到前所未有的闷,他本来或许对这些事了如指掌,但是现在他没有办法做出任何应对“应对,我为什么要应对这些事,小言和乔致安不会乱来。只是乔致安忽然转了风向,这不合常理,他怎么也得等……”等?等什么杜和无解,但很快又心中一动,转头看着姚海棠。

见杜和看着她,姚海棠反射性地往后挪了挪说:“怎么了?”

“我那天在码头,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杜和虽然一片迷茫,但那时他确实记得一些很模糊的东西,其中就有乔致安的身影,虽然不清楚,但是存在这个也不好在这说吧,姚海棠心想也怪自己忘了提起:“是,等回去再说,这里是老太太的寿宴,踏踏实实给老太太祝寿就是了。”

一边的陈横见这样称就知道大约是有什么他不应该问的事,而且见杜和是眉眼不动,脸色不变,就知道这位可能是属于事事了然于胸的:“二位能来贺家母寿辰,实是荣幸……”

后面陈横说了什么姚海棠跟杜和都没注意,陈家的大公子她是见过的,而这位没见过的自然就是陈横了,他好好的不上主席上排座儿,怎么跑到这偏席来了?

“陈公子怎么不上主席就座,反倒在这儿?”

“母亲知道我回来了自然心里高兴,又何必让旁人知道徒听些溢美之词。”陈横其实也是多次回来后有经验了,为了避免听那些虚话客套话,还不如躲个清静。

就在大家说话间儿,司仪又一声传来:“请菜”

这日正是大天光的时候,第一盘是海陆鲜汇,也叫长春菜,因为材料丰富,富含多种营养,久敖长炖之后汤呈奶白色,衬着红盘一出,总能让人想起一句诗来:“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一直以来,姚海棠都觉得这样的境界很美,所以苛求汤色一定要白得鲜亮浓郁,厨子也没让她失望,汤色浓白但汤质却不会显得过于稠厚。汤面儿各类食材顶上撒了几根嫩生生的菜叶儿,分外惹人食欲。

当然,姚海棠在意的仅仅是汤和碗相不相合,而大家伙儿闻的是香醇气远,看的是红碗白汤青菜叶儿,连同端菜的姑娘手都是洁白而修长的,再加上一身红衣,和这菜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头道菜名为长春,取意为白雪红梅,老树虬枝之意,愿老夫人嘉寿长春”本来是永寿长春,但杜和认为永寿会犯忌讳,所以让姚海棠改了。

头道菜一上来,大家倒不急着吃,因为碗筷勺和骨盘都还没上来,不是陈家不好客,这也是姚海棠要求的,一开始就摆上来就没神秘感了。

“备具”

又是一水儿的红衣小丫头,端着碗筷子上前来,拿的是奥运小姐的标准礼仪,连笑容都恨不能露出十颗牙来。盘碗备齐后大家儿一看,一圈儿极正极灿烂的红色,因着施了釉,光泽洁净而明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