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 (第1/4页)

皇帝觉得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说过这么多话了,在最可靠的臣子和最衷爱的儿子面前,他一个个剖析着自己的儿子,剖析到后来他发现自己的儿子果然全是些怂货,最像自己的太心软,靠谱一点的又有个不靠谱的妈。

这番话言相爷听得浑身直冒冷汗,做为一个臣子,无论如何也不太适合听这番话。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看杜敬璋,言相爷不得不承认,四公子就是好涵养,居然巍然不动地听着,没有丝毫表情:“皇上,微臣还是先告退吧,四公子赶回来想必有许多话想跟皇上说,微臣就不打扰了。”

“朕还没说完,且听着……”

皇帝这话让言相爷嘴角直抽搐,却也只能安坐着继续听。只是言相爷未免有些不太明白,为什么皇帝要选择在这时候说这番话,他们这位万岁爷是从来不说废话的,虽然刚才的话听着确实句句都像听不得传不得的废话。

“说到臣子,一个比一个油滑,当年的言卿大殿之上能与朕争得面红耳赤,如今言卿至多淘涣两句,然后退到一边去做你的中流砥柱。当年朕经常时不时地想,要是朝堂上少了言卿,朕会顺心很多,可如今朕发现朕一点儿也不顺心。再说翰林院那帮老家伙,歌功颂德的文章写得越来越溜,当年他们明着都能写诗讥讽朕。还有那群狗屁都不是的言官,连老四都不敢参了,他们还能干什么……”

这句“连老四都不敢参了”让杜敬璋不免侧目,通篇听下来,杜敬璋觉得自己这位父亲在表达一个非常明显的意思,那就是这位圣天子觉得朝堂就像这宫殿一样,多了几分腐朽之气,腐朽意味着走向死亡。这死亡可以是一代,也可能是一朝,圣天子自然是不喜的。

“父亲,儿子明白了。”杜敬璋这么说道。

摇了摇头,皇帝想说“你明白个屁”,但末了只是摆手说:“算了,晚了,朕也不留你们用膳了,都回家吃自在地去。老四明天要拦小九就去拦一拦,你这事唠不管管不会踏实,但是不该说的都给我咽回去,这件事让小九自己处理。”

“是。”

和言相一块出了御书房,言相看着杜敬璋,半晌后叹了口气道:“四公子,我还是不明白。”

“还是不明白为好。”杜敬璋答了这么一句后,就大步流星地朝太后殿去,回来了自然要上太后那儿请安。

次日上午,杜敬璋在城门上高坐着,他并不抬眼去看城门下是不是有杜敬玱经过,他只需要听就足够了。随着辰时的名声一过,一串马蹄声由远及近地响起,杜敬璋缓缓起身步下城楼。

在他站到城门正中的那一刻,杜敬玱正好勒马停住:“四哥,你让开……”

“先下马”

“四哥”

“先下马。”比执着,天下大概也只有姚海棠比得过他。

杜敬璋首先要做的就是先稳一稳他这九弟的脾气,而远在四方堂的姚海棠这会儿正好听说了京城的事,在听到慧皇后被斩于宫门外,不由得诧异:“按说后妃就算要赐死,也是极体面的死法,要么是毒酒,要么是三尺白绫,怎么慧皇后会身首异处?”

“你问我,我怎么知道。”萧素很少接触到这些,虽然知道了这件事,但并不代表他会知道缘由。

“不管是哪朝哪代,也没有皇后是这么死的,怎么也是先废再赐死,就算是赐死也不是这样的声势。这么一来皇家的体面何在,体统何在,体制何在,规矩礼仪难道都不要了?”说完后姚海棠忽然觉得自己像是明白点了什么,可还是觉得这事很异常。

看着姚海棠在那儿说京里的事,萧素就白了她一眼说:“你还是先想想自己的事吧,一个连《青玉莲华经》都还没弄明白的人,还得空操心别人的事儿呐,你可真悠闲”

……

“我错了……”姚海棠真的弄不懂那本经书,现在她是倒背都能如流了,可意思还是不明白,人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她都不止三十遍了,义还是没见继续翻了个白眼,萧素说道:“师父不是说了嘛,用心,用心,真不知道你的心思都用到哪里去了。你在启灵方面的天赋不如制器,但是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什么也领悟不到啊。当年我领悟经书只用三天,你再下去都快三个月了。”

叹了口气,姚海棠无奈地说:“那是我在启灵方面的天赋不如你,师父说了,制器和启灵的能力可以相辅相成,这才是我比较占优势的原因。可是又不代表每个人都跟你一样,这么妖孽,领悟三年的都有,我这不是三个月都没到嘛。”

于是萧素也叹气了,伸手戳着她的脑袋说:“你将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