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 (第1/4页)

这时,李序然对刘侍郎和杜唐附耳几句,意思是让他们分散开一点,不要太密集了,以免引起其他热的注意。但同时李序然吩咐,要把朝廷来的人和这些地方官搭配开,这样的话,这些地方官就不会趁机传达什么命令了。

于是,刘侍郎边和两位巡抚在说话,而不远处吏部侍郎和两位布政使说话,按察使和知府等官员身边都有些李序然的随行人员。

安刚像一直环视着四周,他的眼光像老鹰一样的灵敏和锐利,他知道,李序然是要实地了解一些情况,这个时候他不愿意有人来打扰。

“老人家,我们是从外乡来的客商,想到这里做点小生意,可是,怎么一路看到都是这种灾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序然对刚才那个向他要饭的人问道。

“哎,给点吃的吧,你都看到了,还问什么?天灾**,我们活不下去了,给你吃的,只要能让我的小孙子吃一口饭,我就是死了,到了那边也会为你祈福”,那个人不停的向李序然要吃的,或许他看出来,李序然是那种一定可以给他一口吃的的人。

这时,李序然说道:“我这里有几个馒头,可以给你,但是你不要大喊大叫,知道吗?其他人看见就麻烦了,馒头可以给你,但请你回答我几个问题好吗?我们赶了一天的路,想在这里住一晚,但对这里一点都不了解,怕有歹人作乱,所以想向您问问陈县的情况”。

这下,那个人明白了,他便稳稳的坐下等着回答李序然的问题,他当然不会乱喊乱叫,这种事他当然懂了,要是和李序然配合好了,那几个馒头就是他的了,但要是被其他人看到了,他就什么也没有了。

“你有什么就问吧,我们陈县是济州府最穷的一个县,不过,这里的民风却很好,你说的歹人倒是不多,这都是我们知县的老爷的功劳啊”,那个人说道。

“既然你们知县老爷好,为什么不给你们发粮食,朝廷每年都有赈灾的粮食啊?”,李序然问道。

“朝廷?赈灾?呵呵,那都不知道去哪了,朝廷的赈灾粮从京城到了省里,什么布政司,知府衙门,经过这么陶腾,到了我们陈县,就所剩无几了,尽管这样,我们知县老爷还是把粮食拿出来,煮粥喝,虽然是少了点,但毕竟饿不死。所以,我县穷是穷,但灾民外出的很少,可是,要是这么下去,这也毕竟不是办法,知县老爷也没办法,他总不能变出粮食吧?”。那个人说着,不停的打量着李序然,似乎怕他所说的那几个馒头不能兑现似的。

看样子再也问不出什么了,李序然急忙将馒头悄悄的给了他,然后向城里走去,果然,进城的时候,那些官兵确实没有为难他们,那些守城的小吏自然不会认识这些官员,就是济州的知府他们也认不出来,关键是他们不会想到这几十个布衣里边,竟然有朝廷的一品到四品的官员。

不过,李序然却意外的发现,这些官兵似乎也吃不饱,几乎连站岗走没有什么台大力气,看样子,这里的灾情确实是相当的严重。

进了城之后,李序然才真正的体会到了那个要了自己馒头的人所受的民风很好,歹人很少的意思了。

这里确实要比他秘密去过的那些地方好一些,当然,好多县他还没有去过,而这个县由于在济州府,而他们约定好的济州府就是和百官见面的地方,所以李序然密访的时候就没来济州府,因此他不能断定这就是最好的县治了。

街上有灾民,但也有官兵巡逻,互相没有影响,互不干涉,但很明显,这些官兵对维护当地的安定,维护当地秩序,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不一会,他们就来到了陈县的县衙,因为,李序然很明显的看到了那块牌匾上的大字。

县衙门口站着四个人,这和其他的地方的府衙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他都会在门口派很多人站着,因为一般的衙门口总有人来闹事,有喊冤的,也有拦住官老爷轿子或者马匹的,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口吃的。

这时,李序然示意杜唐前去问话。

“站住,干什么的?”,杜唐还没有和他们说话,门口的守卫便先开口了。

“哦,是这样的,我们是济州府的,这里有些朝廷的公文给你们知县老爷,让他出来一下”,杜唐慢慢的说道,他的语气真的就像是个济州知府大人的随从,丝毫看不出来站在他身后面就是顶着大学士头衔的钦差大臣。

“哦,我们老爷不在县衙,他去后山了”,那个差役说道。

“后山?那个后山?”杜唐说道。

“出城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