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页)

而另一拨的有六个,由惠浩带着,他们深入到北江人口密集的地方,包括像客栈饭店甚至戏班子等,他们读密切的注视这里的异常,发现可疑的人便立刻进行跟踪,对于已经能确定的,便采取了秘密抓捕的行动。

由于当年经历了凌云寺和黑虎山勾结的事情,所以,李序然特别命令他们还有关注一下诸如寺院等特殊的地方,不能给这些奸细留一点点的可乘之机。

考虑到十三骑的人可能要较长时间的执行该项任务,李序然特意命令尘远加派了一些亲信来协助他们完成任务,当然,他们不会知道十三骑这个组织,只是知道他们同为李序然的亲信而已。

在加紧清理民间存留的小沙国的奸细的同时,李序然也严令北江按察使一驰和南江按察使司徒晋要秘密的清查衙门里的人,考虑到一般官员甚至差役都要登记造册,小沙国的人和难做到混到这里。

于是,李序然便命令他们重点清理和查处各衙门里的帮工等闲杂人员和杂役,像厨房的、绣房的,甚至打扫卫生的,还有轿夫马夫等。

李序然之所以这么严厉的查处小沙国的奸细是因为,他知道在通讯和信息还不发达的古代,派人混入敌方来获取信息是很有效也是很普遍的手段,但同时,也是很可怕很严重的一件事。

这些人可以叫做探子,也可以叫做间谍,他们的左右有时比几万大军都厉害,尤其是在敌我双方还不是很明朗的时候,获取情报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旦掌握了重要情况,就会取得很大的作战优势。

过了一个多月后,两江的山匪便基本肃清了,李序然知道匪患留给人的后遗症是很难再短期内消除的,于是,他提醒各级官吏要做好长期剿匪的准备,一旦发现就坚决消灭,绝不姑息养奸。

同时,李序然大力的宣传了对于这些山匪的处罚,有罪的坚决定罪论处,无罪的便返回家乡,对于一些主动下山同时又为朝廷带路提供线索的立功者,朝廷还给予奖励,李序然的这些举动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就像当年在太仓县的是时候,老百姓场说的一句话:太仓要变天了。

而两江百姓现在说的最多的则是:两江变天了。

剿匪成功,首战告捷,李序然也对此很满意,毕竟,这是他在两江总督任上烧的一把火,新官上任三把火,而这第一把火则更为重要。

就在李序然沉浸在喜悦中时,突然看见杜唐走了进来:大哥,南江的按察使司徒晋求见,还有一驰哥也来了,说是要见你。

什么事情,怎么两江的两个按察使都来了,之前也没有传唤他们啊?

难道,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果然,他们进来后,一驰便开门见山的说道:“大哥,我们这次来是为了一个案子来的,这个案子关系到两江的安危,关系到将士们的作战能力”。

李序然一惊:到底是什么案子?怎么让你说的这么玄乎,别卖关子了,直说吧。

第一百一十章 大战来临

( )这时,一驰说道:“大哥,你还记得前段时间你们去北江各地的时候看到的那些马匹吗?”。

马?李序然听了一驰的话,一下就懵了,在这个时代这种动物简直就是太普通、太正常了,走在路上随处可见,一驰怎么会问他这样一个问题呢?

于是,李序然说道:“记得啊,怎么了?难到这些马有什么问题吗?可能是我没太注意吧”。

一驰说道:“不要说你了,就是天天骑马的人也很难注意到,我们也是在一个案子中发现的,你还记得怎么刚刚结束的剿匪任务中,官兵的骑得马有什么异常吗?”。

一驰这么一说,李序然还真想起来了。

别的不说,就在这次剿匪中,其他的表现都很好,唯独这些骑马的官兵反应太慢,确切的说是这些马跑的太慢,这一点李序然当时就觉得奇怪,后来他认为是在山路上,地形不好,所以马儿才跑的慢,结果现在一驰这么一说,他还真是吃了一惊。

对李序然来说,胯下的骏马一点都不陌生,在南江的时候,他就经常骑着骏马办差,一匹好的马可以给他省不少事,但同样,一匹糟糕的马也会给他误不少事情。

而最为关键的是,一旦把这件事放到军队或者打仗上来,那就是天大的事了,这个年代打仗怎么可以没有一批好的战马?

怪不得一驰和司徒晋两个都来了,而且还这么紧张的告诉他。

想到这里,李序然对一驰说:“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起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