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部分 (第1/4页)

卫州的田庄、铺子的生意。

成亲后第三日,白菲与紫鸢就去庄子瞧了素妍给她们准备的嫁妆,心下很是满意,连带着屋子一并赁给了佃户,每年坐收二成租子就行,佃户们能住砖瓦房,又有二十亩良田,自是欢喜,千谢万谢地将她们送走。

素妍的肚子越发大了,虞氏和沈氏一早就挑好了稳婆、奶娘,还让经验丰富的稳婆住到了琴瑟堂内院里,随时静候着。

白菲和紫鸢从庄子上回来,正赶上宇文琰回府,唤了白菲和紫鸢去花厅上说话。

白菲简要地说着卫州王府的事:“姚妃四五月时落了胎,我们回来的时候,见她屋里的姚嬷嬷神神秘秘地,后来一打听,听说又怀上了,如今正卧床养胎呢。”

宇文琰暗暗地想着:他配的药吃下去,就算真怀上,也是保不住胎儿的。

紫鸢道:“珠奉侍真是个能吃苦的,一个女人跟着老王爷在渠上同吃同住的,谁能想到呢,如今都怀五个多月身孕的,居然说什么也不肯回王府,每天照样洗衣、做饭的,瞧得老王爷很心疼。我和白菲也劝过她两回,让她回王府养胎,她还说要不是郎中告诉她怀孕三月,连她自个都不相信,居然日日照常干活……”

素妍用一双明亮之极的眼睛凝望着宇文琰,总觉得他的表情很古怪。此刻,他幽深如潭,紧紧盯着她的眼,似要将潭中浸润了不知多久的温柔和诚挚,瞬间将她倾覆、淹没直至窒息。很快,她便发现宇文琰的思绪不知飞了多远。最初的温柔化成了神思,最初的诚挚染了一股杀气。

这样的珠奉侍,只怕更得老王爷之心,那河堤工地便是叶浩连连叫苦,反倒是珠奉侍就没说过苦,况现下还有了身孕。

白菲还如早前一样的温和有礼,轻声道:“如今,老王爷最宠的是姚妃和珠奉侍。那么多姬妾,只珠奉侍肯跟着王爷去渠上吃苦受累,每日用心照料着王爷的起居饮食,得了空还和渠上的妇人一道帮着挖土铺路。”

患难后能共富贵的不多;富贵时能同患难的同样难得。珠奉侍放弃王府舒适的生活随老王爷去渠上更是难得,就是听者闻之都会赞赏两分。

宇文琰收回神思,看见妻子审视的目光,喝了一口茶,问道:“蓬东县、莱县的河渠已通,那边的地价如何?”

坐在一侧的童英接过话道:“一亩良田涨到十二两银子了,好些人都到官府打听,问官田什么时候卖?”

宇文琰问:“以你之见,田价还会涨么?”

韦雄道:“我瞧能涨。老王爷已经决定把码头建在蓬东县与卫河交接处,说那里的河道是最宽广的,这蓬东、莱县的地价定会涨到二十两银子一亩。”

素妍吃着桃片酥,没有放白糖的,这是她近两月的最爱,一片又一片地往嘴里搁。“卫州那边就要丰收了,这个时候转卖官田,让赁官田为生的佃户怎么过?这些田地一直都是由他们耕作的,要是没了田地种植为生,还不得生出是非来。”

白菲笑道:“老王爷也是这么说的。”

宇文琰轻叹一声,“不卖官田,剩下五县的河渠银子从哪儿来?”

朝廷只拨付了五十万两,老王爷上了折子,请皇帝拨付银子,皇帝推说没银子,不能只修了两县的,这后面的便不管了。

剩下五县里,有盛产果蔬的,有多养牛羊、鸡鸭的,路通了,百姓们就能把这些东西运到皇城,运到卫州转卖换银子。要是有一个卫州大码头,这就更方便,可以把这样运到江南、德州、沪州等地。

素妍吐了口气,买是个问题,不卖也成问题,首先左肩王府投到修建河渠、通路工程上的银子已经很多了。昔日,老王妃给了三百八十两银子,已经投了一百五十万两进去,几乎每个月都有人过来取银子。

不能到了跟前再凑银子,这样会误了工期。

宇文琰问:“老王爷有什么打算?”

童英回答道:“老王爷说,官田还得卖一些,但不能全卖了。前提是得保证蓬东、莱县的百姓们有田地种,如今又通了河渠,今年是难得的大丰收,就算要卖,也得等到冬腊月。”

宇文琰点头,“这事有老王爷做主就成。”

老王爷年轻时候征战沙场,如今在卫州修建河渠,也干得风风火火,现在的朝堂上谁不说左肩王府的老王爷战能做将军,和平时也能修渠铺路,造福百姓。

众人正说着,就听青嬷嬷回来了,正张罗着小厮们去马车上搬东西。

青嬷嬷一进来,脸上就挂着笑,与素妍、宇文琰裣祍行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