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金色鲤鱼 (第1/2页)

好书推荐: 绝世凶僧!横冲直撞

吃了一碗粥余七安很高兴,陈光蕊施恩,余七安接受,两人之间就有了因果,余七安也有了正当的插手理由。

陈光蕊不死,唐僧的母亲如果也在世,那么陈玄奘出家就不是必然的唯一选择了。

余七安游览大兴城,这个时候的杨广还是很有抱负的,励精图治之下,大兴城日渐繁盛。

不过随着关中地区的过度开发,大兴周围人口日益暴涨,导致此地的人口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大兴城的粮食价格居高不下。

历史上的杨广的罪状有一个,骄奢淫逸,营造东都,但是为什么杨广建东都就是骄奢淫逸,到了唐朝的时候,从李世民开始,历经李治武则天,最后唐明皇李隆基干脆常住洛阳,他们就理所当然了呢?

其实大兴也就是大唐的长安城承受不了百万人口,长安濒临渭水,渭水不过是黄河支流,运力有限,所以一直以来长安城的粮食都是在勉抢够吃和不够吃之间徘徊。

导致数次旱灾蝗灾之后粮食减产,百官连同皇帝都不得不跑到洛阳去找饭吃。

尤其是到了武则天和李隆基的时候,几乎每次关中受灾,他们必须到洛阳吃饭,武则天花大力气建造神都,正是这个原因。

杨广修东都,包括开凿大运河,除了超前的眼光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因为要确保京城的粮食够吃。

至于为什么杨广喜欢下江南?

因为杨广是灭陈主力,在江南根深蒂固,江南世家对杨广还是比较支持的,以至于杨广眼看天下大乱了第一时间想的都是往江南跑最后死在江南。

当然杨广好大喜功,性格冲动偏执等等坏毛病也是不能掩盖的。

虽然很多选择都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他走的最激进的方式总是错的。

他改革科举企图用科举选才压制门阀政治,动了世家门阀的利益,导致世间不满,但是李唐之后,李世民李治武则天依旧在贯彻削弱门阀世家的政策。

他修建大运河,贯通南北,一个是为了对高句丽之战一个是解决京城的粮食危机缓解南北运力的紧张,不说大唐了,到了大清也还是南北运输的大动脉。

他北征高句丽,消灭东北方的那个威胁,要知道高句丽可不是高丽,他是个地区性汉人政权,到了李世民的时候,高句丽的人口近千万,能够组织的军队近五十万,国力已经超过大唐的百分之五十了。

这还是杨广打了三次之后消耗了他们的国力的情况下。

如果不是杨广提前动手,辽、金、清崛起的故事可能提前上演。

他死后百年,大唐依旧在做他想做的事情,做成功之后就是盛唐,他却只是一个失败者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不过那只是历史上的,在这个西游世界,加入了神话元素之后,事情还是这些事情,不过事情的过程却加入了佛道之争的影子。

杨广是信佛的,他先为晋王时,曾迎请名僧智顗为授菩萨戒,并尊称智顗为智者。即位后,他在大业元年为隋文帝造西禅定寺,又在高阳造隆圣寺,在并州造弘善寺,在扬州造慧日道场,在长安造清禅、日严、香台等寺,又舍九宫为九寺,并在泰陵、庄陵二处造寺。又曾在洛阳设无遮大会,度男女一百二十人为僧尼。并曾令天下州郡行道千日,总度千僧,亲制愿文,自称菩萨戒弟子。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杨广继位之后,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佛教还是小乘佛教,主要是在中上层传播,走的也是经营路线,对于精英路线来说搞定了皇帝,那后面就是畅通无阻了。

而对于道家,杨广就不那么喜爱了,所以天庭那群人肯定不干了,干脆派出各路的神仙妖怪在大隋搞事情,同时降下各种灾祸让大隋民不聊生。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天下皆反,然后天庭扶持的紫薇大帝转世成功上位,天庭又赢一局。

李世民的李家自称太上老君的后代,那妥妥的道家血统。

没想到后面佛家来了一个不要脸的偷家,直接吓唬李世民强推佛家上位,还借着封神时期二圣的许诺,摆出西游,让天庭不得不捏着鼻子让佛家吃这一子。

这一日贡院放榜,陈光蕊高中状元,三天之后跨马游街,这个时候殷开山恰巧让女儿搭了一个绣楼来了一个抛绣球招亲。

当然这个绣楼又恰巧搭在状元郎游街的街道上,殷开山的女儿又恰巧把绣球抛到了陈光蕊那里,这段姻缘就成了。

至于这么多恰巧有多少是有心有多少是无意也没有人在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