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离开 (第1/2页)

好书推荐: 我乃茅山大师

大会结束之后,刘志询问黄老道为什么要做粽子。 黄老道想了想,解释道:“曾经有一位叫屈原的人,他生前是一位忠臣,深受百姓爱戴,但因为在当时的朝廷腐败,他也被人陷害,得不到重用,而被流放至江南一带,每天度日如年,虚度光阴,自己一身报复,却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心里的愤怒与憎恨,让他来到江边,长啸一声,抱着遗憾,跳江自尽。” “后来被岸边的百姓看到,因为长江水流湍急,他们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尸体。” “因为屈原在江南一带时常帮助村民,这些村民对他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便用竹叶把糯米包起来,扔到江中,好让鱼虾吃糯米,不去吃屈原的尸体。” “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所有村民都没反应过来,他们每年过节,都会哭着往江里扔粽子,以此来报答屈原的恩情。” “而这个日子,也被后来的人们定为端午节,粽子也成了逢年过节的必需品,同时也是祭祀用的贡品。” “湖村里死去的亲人,都是在海里,与屈原一样,所以粽子是最好的贡品,也会让他们的魂魄得以消停,回到地府。” 听完黄老道的解释,刘志点了点头,恍然大悟,心想着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他们没有多少文化,并不得这些事情,但是黄老道不同,在他小时候,刘伯通给他讲了很多故事。 教他读书识字写字,现在的黄老道,在外面完全不用发愁。 但是常三斤却不一样,他这人比较贪玩,什么事情都喜欢反着来。 每次学习的时候就打盹,知道的事情也比较少。 黄老道也没有想到,这个故事如今会在这里派上用场。 如果当时他没有好好听,就不会有现在的想法。 这一次的村民大会,让所有人都认识了他们,黄老道与常三斤在村子也算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到了第二天,黄老道与常三斤换上道袍,海岸边已经准备好了道台用来做法,他们两个一人一个。 村民们纷纷披上孝衣,有的穿的平常衣服,主要是亲人不同,穿的衣服也就不一样。 他们篮子里都准备好了粽子,黄老道与常三斤同时做法,俩人的动作完全一致,桃木剑耍的很快。 当他们将道符插进桃木剑点燃时,俩人异口同声的说:“护送亲人,超度亡魂,西天极乐,登入鬼门。” “上贡品,祭亲人,黄泉路上,不饿肚子。” 话音刚落,这些村民纷纷把篮子里的粽子扔进了海里,他们一边扔一边喊,当时来的村民很多,围观的也有很多。 那些粽子全部落入了大海中,每一个粽子都是他们对亲人的思念。 水鬼的事情,就这样落下帷幕,黄老道与常三斤在湖村扎稳了脚跟,村民们对他们是尊敬又佩服。 现在他们两个在村子里很出名,村民们也都热心肠,教他们如何放地笼打鱼,撒网。 还有一些家常菜,胡灵灵跟着一些妇女学习了一手好的饭菜。 黄老道与常三斤就出海打鱼,每天的收获也不少,没事还可以拿出去卖一些。 就这样,他们在湖村度过了两年,也攒下一些积蓄。 到了晚上,黄老道与常三斤商量,让他们两个早点结婚,今天早上他看到胡灵灵吐了,常三斤不在,出去打鱼了。 黄老道特意去找了老中医,胡灵灵有喜了,这说明常三斤要当爸爸了。 他听完这句话,开心的整个人都不知所措,说话都语无伦次。 黄老道也同样为他高兴,但也要考虑一下胡灵灵的感受。 俩人虽然认为彼此之间是夫妻,但成亲的形式还是要走的。 黄老道将自己的积蓄拿了出来,全部放在常三斤的手里。 “师兄,这是我能为你们做的事情,拿着吧!” 常三斤看着这钱袋鼓鼓的,也知道黄老道这两年来赚了不少钱。 “行吧,师弟有这份心,我就满意了,不过这钱,还是你自己留着。” 黄老道推脱了两下,开口说:“你们成亲后,我会离开这里,不打扰你们的生活。” “不过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的。” 常三斤愣住了,他心里根本舍不得黄老道,但他也知道,一旦自己成家,就意味着以后要顾着家里。 黄老道在这里生活,虽然已经是习惯,但还有诸多的不方便。 人总要有分开的那一天,谁也不可能永远呆在谁的身边。 常三斤握紧手中的钱袋,回去跟胡灵灵说明了一切。 成亲的日子,就定在三天后,村民们得知他们成亲,纷纷过来帮忙,给他们送东西,送猪,送吃的。 这两年,他们两个解决了村子里很多问题,村民们都很感激他们。 刘志与张翠的感情也在升温,刘水这孩子也喜欢他。 村子里的人都看出来了,也没有什么闲话,毕竟张翠现在是寡妇。 黄老道看他俩亲亲我我的,一直在背地里,这样终究是个问题。 索性趁着师兄结婚,把他俩也撮合在一起,刘志当时还怪不好意思的。 但黄老道都把话说开了,张翠也答应了,刘水这孩子也机灵,立刻改口叫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