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山村 (第1/2页)

好书推荐: 我乃茅山大师

“今年的收成不太好,西沟里村来这山上也需要一段话,他们应该是最缺木头的。” “说话的人三十岁左右,姓周,叫周二生。” 常百四出现在我身后,看向面前的村子,如今我们就身处在村子里。 这是以前村子里发生的事情,常百四利用周围的怨气还有怨气中留下的记忆,得到了可以查看村子以前发生的事情。 不过这段记忆并不是完整的,而是断断续续的,想要知道完成的内容,还需要询问村民的鬼魂才会知道。 这个开头,说的正是一切的开端,那个叫周二生的人,一切都要从他来说起。 周二生的父母在一年前就已经死了,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周二生活了三十多岁,在父母去世后都没有成家,村子里的人都说他不孝顺,让自己的父母含憾而终? “这么大的人了,怎么就不知道找个媳妇呢?” “一天就知道在村子里转悠,今天帮帮这家,明天帮帮那家。” “这周二生就是个烂好人。” “年轻点的都知道出去挣钱,就他一直在家里呆着。” “没出息,以后也成不了气候,谁会看上他呢!” 村民们茶饭闲聊,谈论最多的就是周二生的事情。 而他自己也知道,没有成家,就永远被村子里的人看不起,所以他也一直努力。 今天也是,为了赚一些过冬的钱,他挑着干柴下山卖去了。 山里的路并不好走,尤其是下山,周二生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山神村要住在山顶,虽然是当年老祖宗找到的好地方,没有纷争,但这走路下山啥的也不太方便。 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年,周二生已经习惯了这种山路,再加上村子里的人,经常有人下山,所以这路,走着走着也就走出来了。 来到西沟里村,周二生一直希望自己可以住在这个村子里,但要想在这里住下,他必须经过村子里的同意。 现在已经不是以前了,以前是因为有敌人在,所以他们山神村一直躲在深山里。 现在事情都已经过去了,他们都安全了,也没有必要在躲着了。 西沟里村当时的村长是个刚上年纪的老头,看着也就四十多岁,他看到周二生叫住了他。 “二生啊,又下山卖柴来了。” 周二生听到村长的话赶紧停下,放下手中的扁担说:“是啊,这不快入冬了,寻思换点钱花,弄点粮票也成,家里也快揭不开锅了。” 村长抽着旱烟点头说:“嗯,有上进心。” “你说的那个事情,我已经通知上面了,说是以后这里会扩建,到时候让你们都带进来。” “你也别着急,先在山上住着,你们种地不也是得下山嘛,其实也就路长短的问题。” 周二生笑了笑说:“这山上夏天还好,冬天可就没那么舒服了,那风在山上刮的最大,只能白天中午出去。” “现在小年轻都不在了,他们都出去了,留下来的都是腿脚不太方便的。” 周二生心里一直希望可以搬到这个村子,但现在西沟里村人数太多了,地也不够分,也没有地方住,所以村长一直没有答应他。 村长放下手中的旱烟说:“各有各的难处吧!你也体谅我一下,现在村子里人多,没地。” 周二生也没有多说什么,送走了村长,他在村子里吆喝卖干柴。 路过一家院子时,他注意到里面出现的各种石像,什么狮子,老虎,人,还有一些佛祖观音菩萨。 这一家是个手艺人,专门给人打磨石像的,里面就住着一个老头,还有一个姑娘。 这姑娘长得很漂亮,五官端正,白白净净的,笑起来眼睛都眯成了月牙,很是讨人喜欢。 年龄差不多在十八岁左右,周二生不禁看呆了,这家人他是认识的。 周二生经常下来卖柴,就他家买的最多。 那姑娘叫张晓芳,她爷爷叫张代山,家里以前就是个木匠,后来转行给皇宫里的人雕石像,这手艺也就流传下来了。 不过这一家子的遭遇不太好,张晓芳看到周二生来了,赶紧出去说:“二哥,又下来卖柴来了。” “爷爷说了,最近快要入冬了,家里缺柴,让我看着点外面,能从你这里买,就从你这买。” 周二生听完挑着扁担将干柴放进去了,看着里面的石像,他其实也是蛮喜欢这种东西的。 “妹子,能给我倒杯水吗?” 周二生跟他们家都熟悉,自然也没有客气。 张晓芳答应一声,跑出去给她盛了一碗凉水。 周二生接过喝个痛快,说:“这水可真甘甜啊!” 张晓芳笑了笑说:“今天新打上来的,爷爷年纪大了,就让村子里的人开了一口井。” 话音刚落,老爷子张代山走了出来,他拄着拐棍,走路也有些不方便了。 “是二生吗?” 张代山沙哑的开口询问。 周二生赶紧起身,只见老爷子拿出三张粮票递给他说:“这是你的,明天去镇子上多弄点粮食回来。” 周二生看到三张粮票,赶紧推脱说:“这我不能要,我就是一扁担的干柴,值不了那么多的。” 张晓芳解释说:“你拿着吧,爷爷的意思是让你明天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